一本《鹅妈妈的故事》,让我跑了三趟才找到,真可谓“好事多磨”。
第一次,是在放假当天6月29日下午。因推行海量阅读计划,学校向各年级同学推荐两本必看课外书,作为假期一项重要作业。为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还联合仰韶书城,暑假期间分学段举办“读书交流会”。主持交流会的老师,原本让自愿报名的,可这样的苦差事大家唯恐避之不及,谁还主动找事呢?于是,学校直接点将了!很不幸,作为大咸人一枚,我又被赶鸭子上架了。既然这样,我就必须事先看完推荐给低学段的几本书。向领导反映困难,得到明确答复:已和书店做好沟通,三位主持交流会的老师,可以去仰韶书城领对应的图书。趁着下午天气凉爽,我来到书店,向店员说明来意,经领导查实确认,没费多少口舌。只是,一升二推荐的《鹅妈妈的故事》已经脱销,只能等几天再来取回。其余的三本,今天可以带回,也可以下次一块儿带;我选择带回来先看着。
孩子们的书,让身为老师的成年人来看,速度自然快的多。等三本看完,时间也差不多了。在7月6日上午,我再次来到书店取书。怕像第一次那样空跑一趟,两天前还通过微信特意问过书是否回来,得到明确答复才专门坐公交上来。当到达书城时,大门紧闭,但门口已聚集了五六个学生在等候。看看门上贴的营业时间,原来还差十分钟,继续等待。陆陆续续,又有几位学生前来,一问,多是我们学校的孩子。其中一位妈妈带着上二年级的女儿,还在说着《大林和小林》那本书,于是我们便交流起来。十分钟过去了,十五分钟过去了,大门依然紧闭,且不见有人来;难道今天不营业?等待的孩子们有点儿不耐烦。我赶紧在微信上问那位相识的经理。等待消息时,二年级那位家长问来消息,说书店上午在外有活动不营业,下午正常营业。唉,又白跑一趟!
等回到家里,看到微信上语音信息,说是书店人员上午在某个学校现场售书,下午才回店里……我能说什么呢?事先知道上午不营业,难道不能在门口电子屏上告知一声吗?让顾客顶着大太阳在门口干等,服务意识真的有待提高呀。牢骚过后,还是只能等待下次再去。
还好,第二天上午,老公骑车带我又跑一趟。这次有书,只是收银台的店员换了人,经过一番电话确认,才领到这本份量厚重实则非常轻薄的故事书。同时带回的,还有余秋雨老师的《境外演讲》和《内在的星空》两本新作。
瞧这过程够曲折吧?拿到手一看,32开本,78页,除扉页上几张图片外,故事中间没有插图,也没有拼音,纸质一般,定价18元——感觉自己这几趟跑得真不值。
暑假生活——读书(五)当看了书中的故事,觉得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故事名称如《小红帽》《灰姑娘》《小拇指》《穿长靴的猫》《睡美人》等,都是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陌生的是,这些故事的人物情节与我们记忆中有许多变化。除了主要人物和情节,其他的次要人物和故事结局,都有很大出入。不知道是这本书改编了,还是我们原来听了个“假童话”?
例如我们非常熟悉的《灰姑娘》,从出身到日常生活,都和原来故事不同;参加舞会的礼服、首饰和鞋子连同马车的来源,不是妈妈坟头小鸟送来的,而是教母仙棒一指变来的,一旦过了午夜,就会打回原形。虽然最终结果和原来一样,但情节过程已面目全非。
当然,从拓展学生发散思维的角度考虑,这样的情节改编未尝不好。其中几个故事,情节比起我们原来认知的简化了许多,这样的改变,也许更容易被孩子们所接受。只是我们成年人的脑子里早已“先入为主”,对这些改变本能地产生怀疑。
唯一令人欣慰的是,这本书的翻译者是“雨巷诗人”戴望舒。对《鹅妈妈的故事》兴趣不高,此刻却对戴望舒其人其事产生了浓厚兴趣,准备开学后就去图书室借来拜读。
希望孩子们的阅读,能有全新的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