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堂小结
1、我们看到的社会,只要有人在,就会有需求在;
2、只要有两个以上的人在,他们的需求就不一样,需求不一样就会有交易;
3、有交易就会产生对货币的需求,有货币就有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有货币就有宏观经济的波动,有通货紧缩,有通货膨胀;
4、有交易就有信息不对称,有信息不对称,就会有中间商;
5、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情绪、就有舆论、就有外部性。于是整个战俘营里面的现象,跟战俘营外面所发生的现象就是一致的。
二、课后思考
我们今天讲的主题是说经济规律在哪里都起作用,哪怕是在战俘营里面都起作用。现在倒过来,请你举一个例子,在这个例子里面,经济学规律是不起作用的,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我们可以从反面来看,思考经济学规律起作用的前提。
1、有人在。所以无人的地方就没有经济学,比如外太空、无人岛等。
2、有需求,且人与人需求不一样。如果人无欲无求,经济学规律也不起作用。比如吃斋念佛的和尚等。如果人的需求一样,比如计划经济时代,也不起作用。
3、人与人之间有交易。像隐士或者住在偏僻的地方可以自给自足的人,他们与其他人没有交易,经济学规律也不起作用。
三、我的想法
薛老师开篇反驳了一种观点——“经济学分析的对象毕竟是完善的市场经济。可咱们中国的市场经济,离完善这两个字,还有相当长的一个距离,所以要解释中国的现象,不能用经济学原理,我们得用一些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才能解释。”
接着,作者解读了一篇用经济学解释战俘营里面的现象的文章,并表明经济学既然可以解释战俘营里的现象,它就一定可以解释战俘营外面的经济现象。
薛老师的课后思考,也提醒我们,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经济学规律是适用的,并不存在像前面观点说的经济学原理不适用于中国市场的现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