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凭什么不自信?
王阳明11岁就立志要做圣人,一直在寻找做圣人的途径。17岁遇到理学宗师娄谅,诚心请教做圣人之道,娄谅告诉王阳明:“圣人必可学而至。”
后来,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沉郁顿挫之下,悟出“心即理”之说。心即理就是一个人的本心是和天地之间的大道、天理是同一的。
王阳明有一次上课,对着一个叫于中说:“哎呀,于中,你原来是个圣人啊!”于中,连忙摆手说:“不敢不敢不敢,老师你才是。”王阳明又说:“这个圣人原本就是每个人都有的,不单单是你有,每个人胸有皆有个圣人。”于中这时候才坦然接受。
每个人心中都有个圣人。

一代中兴名臣曾国藩,自我坦言“资质愚钝”,被左宗棠嘲笑是“猪子”,但是后来立志“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老师给他改名由“曾子诚”改为“曾国藩”,是要“筑国家之藩篱”,最后建立起强大的湘军,一举消灭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地方武装—太平天国运动,曾氏兄弟俩最后一举名闻天下,双双封爵。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两只手两只脚,谈论智商也都是相差不大,更都是同处一片阳光之下。那些考上名校的其实并不是说智商多高,而是从小优秀的学习习惯的养成。2017年所有的高考状元竟然有一半以上都是教师或者公务员的后代,就是因为他们的父母知道去教育他们。更有人总结了中国恢复高考之后总共近3000名高考状元,竟然没有一个是在行业的顶端。
这两个数据不外乎告诉我们两点。一点是学习成绩主要是要靠努力。我观察身边很多朋友,不管是中国的顶端高校还是常春藤高校,这些学生都明白一点,要想取得成绩,只需要努力就好了,并不会在智商上面做文章。
另一点是即便在高考时取得了好成绩,并不代表什么,只能证明你为了高考努力了。并不代表你以后的人生一定是飞黄腾达的。高考之后的美丽只能是继续再一步一步去努力。
当然,名校毕业更容易取得成功,一方面他们懂得努力的价值,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有着更高的期盼,有着更高的严格要求。这在心理学上面叫做自我应验语言,从小一直以来的优秀让他们内心一直对自己的评价是优秀,不管是面对工作还是学习,都是以优秀来要求自己,这也是我们一直讲的“优秀是一种习惯”。还有心理学上的一种叫自我概念抗拒改变也是原因,就是他们即便是在踏出校门之后仍然以高要求来要求自己。
从哲学和中医的角度上来说。地球一年有365天,人的穴位也是刚好有365个穴位;一年有12个月,而人的经络刚好有12条经络。我们经常讲天人合一,就是人类不过是天地之间的一种生灵,咱们跟鸟兽鱼虫所有其他生物都是平等的。
不管是现代科学研究还是古人先贤的人生经历都告诉我们,自信是可以靠自己树立起来的。
2)你不自信就是因为你笨
你自卑是别人的原因,但也是你的原因。
每个人的灵魂都是高贵的,也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有的人因为一出生受到父母、老师的语言暴力加行为暴力,慢慢地才形成了自己的自我认知。
比如,你小时候做错了事,比如把碗打了,父母批评你说“怎么这么不懂事!”,这时候就会内心形成概念“我不好”。老师在你考试没考好,批评你说“怎么这么笨!”,这时候又会在心里形成概念“我很笨”。
长大之后,你慢慢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糟糕,开始通过赚钱和服装的外在来撑起自己卑微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甚至很多人长大之后,仍然延续着小时候的固有思维。
但是如果一个人需要金钱的加持,或者外在的衣物才能自信,那岂不是太悲哀了吗?
每个人都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却没有自己对自己的评价。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在人多的地方把屁给憋回去,但是却没有在一个人的时候静悄悄地放屁,来取悦自己。
又如果一个人需要外人的喜好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自信,这还能是自信吗?
要自信,先爱己。
聪明人都懂得跳出固有的思维循环,英雄向来不问出处,因为英雄都善于去打破出处的影响,并且加以利用。
周恩来是被养母养大的,最后也成为共和国总理;范仲淹也是在别人家养大的,年轻时候也清苦无比,一句“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使得后世知识分子都以他为榜样;香奈儿是在修道院的寄宿学校长大的,但她敢于打破常规,自信、特立独行、突发奇想的想象力使得香奈儿在男性面前一直是魅力四射的,即便是面对社会名流,香奈儿也丝毫不自卑,与毕加索、让`谷克多、斯特拉文斯基这些社会名流关系甚好,人脉关系非常华丽。
所以在以后的人生道理中,仍然会碰到有人批判、有人贬损的情况,永远不会出现所有人都欣赏、喜欢你的情况,所有人都是这样,即便是孔子、王阳明这样的儒家圣人,都不是被所有人喜欢的。但是自己能客观看待别人的评价,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理性思维,能好好爱自己。
你如果形成自己坚定、坚守、坚信的正确的人生观,那么你就会越来越爱自己,就越是不会被外在的环境所影响,你也就真正地自信。这也就是儒家讲的“内圣而外王”。

大明一代清官海瑞,又称“海青天”。第一次进官场,在书院里拜见上级派来的督察,所有人都下跪,唯独海瑞不跪,尤其是跟海瑞齐排的两个,后来在官场上人送外号“海笔架”。
海瑞不跪的原因也很简单,明太祖朱元璋规定在书院里只跪孔子,其他人都可以不跪。
礼仪,是一个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自我定位。
很多女性出门都要纠结自己穿这个到底别人会怎么看,很多人搬着特别重的东西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很狼狈,还怕别人看见。这其实都是自己内心的不坚定导致的!
说一句老话“大家都挺忙的,谁有闲时间去看你呢”。再说了,你如果自己觉得自己美就够了,管别人怎么看呢。
3)带着自信去做事,你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上面解决了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问题,接下来就是价值观的问题。
本田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本来是一个连学历都没有的学徒,最后成立了本田公司,打算开始研发把小型发动机放在自行车上面,每天早上都会喊出“造出最好的摩托车”这样的口号,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试验,最后终于成功了!在他那里,他从来不担心失败,而是一开始就告诉自己,一定会成功!所以最后才能成功。即便是学历都没有,但是他从来没有对此一直自卑。他在他那本《梦想力》这一书里,说过“只要我们想做,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这样的自信和力量,有太多大学生读了都应该感到汗颜吧?
人类要飞上天,这从中国人一直以来美好的故事都可以看出来,比如嫦娥奔月、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等等,但是直到现代,从阿姆斯特朗这位第一位踏上月球的宇航员,再到我们中国的嫦娥一号、二号的横空出世。如果再倒退到古时候,这恐怕只能是想象,只能是文人们的望洋兴叹。
当然,自信并不意味着目标的必然成功,只是意味着你对自我的喜爱和欣赏。但是在你深深地爱上自己之后,你才会真正地了解自己,再去深刻地体验这个社会,就非常容易找到并且实现自己的价值所在。

过去的愚蠢就不要去想它了,就让它随风飘散吧。毕竟,过去总有它的局限所在。但是面对未来,一定要告诉自己:敢比会重要!因为敢了,你就会了。
你总是在乎别人的眼光是因为你自己内心的不坚定。每个人都是在用他的眼光和标准去看待这个世界,你自己的价值观只能是你自己的,跟别人一点关系都没有。
他人怎么看待你,更多的并不是你是否优秀,而是你跟他的关系是否融洽、和谐。
只有自爱,而后就会有自信,然后你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也只有自信,你才能拥有真正的魅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