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们出生开始,如果说有一件事情是十分确定的,那就是——我们在一刻不停的走向死亡。
想起来那个著名的笑话。一个婴孩出生了,有人祝她聪明有人祝她健康有人祝她财富,有人说她注定要死亡。这个说了唯一确定实话的人,被暴揍一顿,赶了出去。
是啊,死亡,永远都是一个无比确定又让几乎所有人都忌讳且回避的存在。
这是一种莫大的丧失,一种可以击溃整个人的哀伤。为何会这样?
也许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我们从小的教育中对于死亡的过度回避和忌讳,让我们从来没有抽时间去想一想,是不是在某个不确定的时刻,我会失去我所珍爱的东西;我们的教育也没有任何一种告诉我们,面对这种丧失的巨大哀伤,我们应该如何去做。
从小,我们父母教育我们要坚强、不要哭,别难过了,但这种对于情绪的压抑,真的就能掩埋掉这些情绪吗?
丧失的哀伤,真的能够用时间来冲刷淡吗?时间真正的价值在于,在时间流逝中,我们能够让哀伤发生。
这次直播课给了我一个机会,去静静的同我过往的丧失体验呆在一起,去感受自己在巨大的哀伤浸润下,那种喉咙哽咽眼角湿润的难过。是的,十多年过去了,失去亲人的伤痛、对于死亡的焦虑,没有一刻从我身边离开过,只是影响程度的不同而已。
如何面对生命中的丧失?回避隐藏压抑只会让这种情绪蓄积成更加猛烈的一颗炸弹,不知道在什么时刻被惊起炸响。哀伤不存在普世的流程和通用的规律,不能用别人的经验来衡量自己的,那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哀伤的过程就像我们珍爱的花瓶打碎了,我们用尽全力希望能够将所有碎片粘合,但现实不断提醒我们无论我们再努力都无法回到从前了。我们能做的就是把碎片捡起来,放到桌子上,看着它们,把想要保留的碎片保留下来,重新做一个艺术品。这个过程就暗含我们面对哀伤会经历的四个方面。
一、接受丧失的现实。人们用不同的方式否认丧失。承认丧失不意味着忘记,而是带着丧失继续生活。这个过程贯穿整个哀伤过程,映射出我们与死亡的关系。
二、体验哀伤带来的疼痛。蹲下来去面对已经碎了的花瓶碎片,放声大哭或者沉默。让自己体验情感和身体上的疼痛。如果自己很难面对,身边有一个足够安全可以供自己倾诉的人是非常重要的,也可以采取书写、自己对话的方式。情绪可以是遗憾、难过、愤怒、绝望等等。
三、尝试重新调整我们的生活,适应性进入新的生活。同时,和离开我们的人保持持久的情感联系。我们不会停止对对方的爱,但我们也要有能力去继续爱自己爱其他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有转变会有成长。
当我们身边有发生了丧失存在哀伤的朋友,我们要如何去做呢?
陪伴,只要陪伴就好。
就静静的陪伴着他,给予他倾听以及共情,这就够了。
不要给建议不要使劲把他从哀伤中硬拉出来不要试图给他解决问题,这实际是你的需要,你阻隔情绪发生的需要,而不是他的需要。
来自:简单心理直播平台韩笑老师的公开课分享:与哀伤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