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带孩子,我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说啥?
有时候是因为自己正在炒菜,油烟机太响听不清;有时候是自己突然听到对方说的话一时没反应过来;有时则是习惯性的用这句话希望对方可以重复一遍。
无论哪种,都是夫妻或者父子之间对话不可避免的情况。
再加上波娃现在不到三岁,说话有时候并不按照逻辑来。我要想明白他那没头没脑的一句话,确实需要不停的追问:你说啥?; 再说一遍。 波娃来,看着爸爸眼睛说一遍。而对于妻子,则往往要补充一句:你说啥?我现在听不清。又或者,抱歉你能再和我说一遍吗?我刚才在想事情等等。
所以今天配图的时候配了一个雷达上来。

大家凑合看吧。
为什么配雷达呢? 因为这玩意儿各国产的质量不一样,精确度也不同。就好似我们每个人的耳朵,抗干扰性不同,精确性也不同。所以听人说话的时候就会有诸多的偏差。再加上说的一方,正如昨天文字中所表述的种种不稳定性。我们的这一说,一听就经常造成误会,甚至产生不良后果。
说点生活中的事儿,大家乐乐。
波娃2岁开始不断的冒话儿。一开始一个字,然后是一个词。到现在经常是一句一句的完整的句子。看起来进步很稳定是不是。但其中挑战也在稳步升级。
一开始他的一个字,我基本可以猜出他的意图和想法。到后来的一个词也能八九不离十。但现在他说一个句了。我们俩却经常你不明白我,我也不明白你。这类对话到了后半段波娃多半会来一句:哎,我现在不知道自己该说点什么了。
而我的处理方法也有了许多改变。一开始我听不懂,他也说不明白的时候,我是靠引导他说出来。 后来, 发现有时候他所说的话题并非我猜想范畴内的以后,我开始注意观察他平时接触的东西,以便我自己可以联想出他说话内容的可能性。现在,我已经不能完全的将他安置在我的视野之内,更很难猜到前一分钟他是从哪里跑回来的,所以我如果实在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我就请他带我去他所说事情会发生的地方。多半会在哪里找到蛛丝马迹对应上他所说的话。当然,以后的路还长,我也不知道还会遇到什么挑战。
在说另一方面,就是夫妻之间。 太太是一个专注力非常强的,例如昨天我们去恐龙乐园,下车以后,在走向主建筑的路边就有几只恐龙,但老婆大人竟然径直走向我们,目不斜视,旁若无龙。知道我有眨眼睛,又努嘴的提示,她才忽然看到旁边身高2米多的大家伙。而她听东西也是一样的习惯。在我看来,她的雷达就是锁定2个及以下目标,范围1.5M的经典珍藏版。而我自己却属于10个及以上目标,范围10米开外型。看到这里肯定有人会觉得我吹气球不带换气的。但如果认识我的朋友注意看录像里的我(这是我自己注意到的)我的头从来没有安静的笔直的盯着一个地方过。总是眼睛耳朵配合转头的不断注意周边的各个信号。
理解了妻子是怎样的人,以及她的说话方式,对于我和她沟通就快捷了很多。 第一,我不会离很远和她喊话,再麻烦也是走到她眼前说话。因为我不想浪费力气说对方听不到的话。第二,我尽量不在她做事的时候和她说话,包括开车更是坚决不要说需要思考的话题。 第三,我会尽量完全明白了她上一句话在去开展下一句话,否则很容易会跑偏。
这些计较,让我们的对话虽然有时候会有些进展缓慢,但往往质量很高,且很省力气,不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就好像两个人吵架经常会从“哎,你什么意思啊你!”开始打嘴仗。其实大家就是没明白彼此的真正意思,所以才硬杠。当然也有为了打起来而特意说:你什么意思啊你。这就是明明知道,还故意搅浑水。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自己干过。
天南海北的说了一些有得没得。 大家全当消遣了。
明天继续聊【对话-我想你的意思是。】
本来昨天说今天聊大脑的。但我大脑没准备好,耳朵毕竟长在脑袋外边。所以就先聊耳朵了 明天聊脑袋。 明天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