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020922/18944b9d56f37f54.jpg)
告诉他,你就是。
一,你确实没病。
二,确实是“呻吟”没错。
百度一下,呻吟有如下注解:
1、曼声而吟,诵读。
2、病痛时的低哼声。
3、发出像叹气的声音。
4、因快乐或病痛所发出的声音。
来,跟着我读:
shēn yín
近义词
呻吟----嗟叹
反义词
呻吟----沉默
发现没有,写作有时还就是一场无病的呻吟。
我们也来分析一下。
某个人,某件事,某个场景,它蜇了你一下,嘶~
不会死,但会让你刺痛,虽短暂,但那一下实实在在,所以你有了感觉。
或许是痛感,或许只是轻微的疼,但那一刻,你有了感觉,真真切切,我们叫它灵感也不为过。
而往往,让你共情的内容,有欢愉就有苦痛,有感叹也会有叹息。
是的,叹息,你有那么一瞬,感同身受,那种类似或者雷同的情感,或许你曾亲身经历,或许你接收到了链接,总之你知道那个滋味儿。
所以,你叹息,叹息着那个陌生而熟悉的感觉,那个你,那个他,你的情,他的境,有那么一瞬间,你们是一体的。
别说你很客观,客观就是毫无私心,私情。
你做得到么?
作为一个清醒的旁观者来写感受,没有带入,没有同理心,你那么冷静,你毫无波动,那么你的文字,一个一个出现在屏幕,会不会有些冷冰冰呢。
你说你只讲逻辑,你用了脑子,那么心呢?用了多少?
写啊写,你有没有跟着演进,或揪疼,或傻笑,或皱眉,或翘起嘴角,还是仅仅只是机械敲击。
你都没有感动自己,凭什么去感动对面仅仅是看着这乌泱泱一片、排着队的小字,那一个又一个陌生的读者呢。
是的,我们也要承认,自己写得不够漂亮,不够严谨,不够老练,甚至说不上文体。
但是,我们可以拍着胸脯说:我用了心,用了真情。
不知怎么想到了《朗读者》中余华的那段采访,聊到自己的作品时,他坦言道:“那是因为我认识的字少,知道吗?”
很神奇的回答不是么。
当然,好的作品除却真情实感,丰富的阅历,走过的路,读过的书,遇见的人,这些都会对文章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不过,它们终也逃不出一个感同身受。
走进人物,走进故事,写的是他,也是你。
你为角色发声,角色同样的,也是你对这世界发出的声音,是的,包括自言自语。
无病呻吟当然也不例外。
罗嗦一堆,想说的是,不要怕有人说你的文字是在无病呻吟。
你就是在说话而已,只不过把声音换成了文字,都是一种语言,都是在表达,可能确实稚嫩,有时也难免荒唐,可只要你一字一句皆由心生,就很好。
慢慢来,天才有的,但可惜的是,你我不是。
所以,做个老实的一般人,说你想说的,那些快乐,那些悲伤,那些思考,那些担忧,那些所谓的无病呻吟。
有努力,在进步,就挺好。
一字一句,这一篇你是“无病呻吟”,也是“嗟叹”,下一篇,也许你就在客观论述,无论怎样,你只是没有选择沉默。
在膜拜大神的著作时,别忘了,你写的也没那么糟的。
是的,我在“无病呻吟”。
但我阳光善良啊。
哈哈哈
大笑三声出门去。
门外,阳光正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