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数学有两大固定节目:周三中午的计算测试,周五中午的桐生小讲堂。
可是到了周三,会有孩子问中午干什么?也许只是想确定而已,但也会遇到一些孩子发出“哎呀”的声音,不管是故意还是有意,我都一律屏蔽,因为我要坚持我的所做。
今天仍然不例外。我提前了几分钟到教室,告诉孩子们做好了计算测试的准备就可以自己来拿试卷。这招比我统一发布命令要好很多。因为孩子们一般都喜欢越早拿到试卷越好,先做就抢到“商机”一样。不到2分钟,教室就完全安静下来,而且是自愿安静下来完成。
我站在前面,开始观察这些孩子到底在如何完成计算。
全场走了一圈,桌上摆了草稿纸的只有16人,只占三分之一,有个别孩子把桌面当做了草稿纸。虽然用了草稿纸不一定能全对,不用草稿纸也有可能全对,但对于养成良好的习惯来说,还是应该用草稿纸。强调了很多遍,但收效甚微,看来还是我这个老师“光打雷不下雨”。
卷子一共5个大题:口算8道、4道写出符合要求的质数、写出50以内的质数、竖式计算3道、脱式计算4道。量并不多,要求在15-20分钟内完成。
![](https://img.haomeiwen.com/i7728132/af15a14eb0c3b8d7.jpg)
我看甲:她已经完成了第三题,正在做第一题,但还是先去看了看自己的手表电话。卷子下有草稿纸。
我看乙:他属于比较晚拿到试卷,先做第一题的前面两个,没有草稿纸,嘴巴一直在发出声音,且很容易被其他不安静的因素影响,还伸头看我在写什么,然后开始玩笔盖。笔盖玩了两转,第一题只做了两道后,又去做第五题脱式计算。边做边抖动身体,一幅完全不能安静的状态。做第五题的时候,他意识到需要草稿纸,但又没有,想来想去将试卷下半部分折叠过来,当草稿纸用。
不时有孩子的咳嗽声,也有两个孩子的大声对话:“XX病。”受到此影响的孩子并不多。
有孩子打喷嚏,吸引了丙去关注。
有孩子说题好多啊,马上有一个声音说不多啊。复归平静。
丁晚到教室,有一个人去关注他。其余孩子自己做自己的。
有孩子边做边咬袖子,有孩子做完之后玩弄红笔,或者阅读卷子背后的内容(因为我用的有一面用过的纸打印的)。
再看甲,已经做到了第五题,第三题的竖式计算用直尺画的线,在第五题的第2小题处停留了一会,发现自己错了之后,把错的涂抹后再重新做。
再看乙,第五题还留了一道,又回到了第二题。他是完全凭兴趣,想做哪里就做哪里,毫无章法。做完后,他将笔尖放在嘴里,不断哈气,貌似钢笔凝固了。但他一直就在完成此动作,至于卷子压根就不去管了。
再次看甲,已经完成了试卷,但第五题的第三小题一个明显的错误,她没有发现。只是把刚才涂抹的地方涂得再彻底一些。
有孩子吼我做完了,有孩子在认真检查,有孩子做完后一直在系鞋带。
真可谓众生百相。
结果出来,15人全对(写50以内质数36人对),甲乙都没有全对。
其实,真正在在计算时“发力”的孩子并不多。有的孩子做一遍就了事,压根就不去检查,甚至注意力都不在卷子上,但这样的孩子也会全对。说明他们做第一遍的时候是很认真的。但这样的孩子并不多,甚至是凤毛麟角。而有的孩子做完了就做完了,很明显的错误也不会看,因为他觉得做完了就做对了。有的孩子非常认真,甚至会不停地检查,但由于方法不对,或者验算的方法也不对,也会出错。
以前是结果出来就去找孩子改错,但这次,我觉得有必要在课堂上郑重其事说说我们该如何做计算这件事。所以等到明天课堂上来拿计算说事,不想计算成为某些孩子在数学学习上的“硬伤”。
【后记:听课彩蛋】
1.师:老师带来了神秘礼物,听,是什么呢?(播放时钟滴答的声音)
生:老鼠。(哈哈)
2.师:你在哪儿见过钟表呢?
生:学而思的教室里。(一年级就开始疯狂了)
3.老师播放各种各样的钟表,学生很配合的“哇、哇、哇……”地赞叹。(完美配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