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自然不能错过汤圆啰,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我眼中的上海本地汤圆!
北方人叫汤圆,上海人叫汤团
知道为什么吗?
这可不是简单的名称差异!
这是因为
上海的汤圆包的一点儿也不圆,怎么能叫汤圆呢!
哈哈哈哈哈
从外形来看,首先,上海的汤团个头大,包的大,煮出来更大,差不多有鸡蛋大小,非常实在管饱,和江南精致的饮食风格似乎有些出入;其次是不圆,记得有一次在朋友圈里看到晒出的汤团照片,无知的我居然评论:汤圆不圆,差评!朋友好心的告诉我汤团不同的造型是为了区别不同的馅儿。
后来,我见识到了各种奇葩的汤团,有屁股后面长尾巴的,脑袋上长耳朵的,还有小蛮腰凹进去的。。。。。。
总之,他们没有一个是圆的!
外地人眼中的上海汤团!谜之肉汤圆
说完外形必须来说说汤圆馅儿!
我身边的上海本地小伙伴都很喜欢肉馅儿的汤团,在他们看来不是肉馅儿的汤团都是假汤团,鲜肉、荠菜肉、咸菜肉、萝卜丝肉,才是真正的上海汤团!
不过,在外地小盆友的眼中最难接受的上海本帮食物莫过于肉馅儿汤团,除了江浙以外的外省人真的是宁愿饿不顿也不要吃鲜肉汤圆!
外地人眼中的上海汤团!曾经有幸和一位擅长制作各类传统美食的美女老师共事,鲜肉汤团是她的拿手点心,经常会带到办公室和大家分享,实在是看小伙伴们吃的太香了我终于鼓足勇气吃了一只,这只汤团和鸡蛋差不多大小,还有一个很Q的小尾巴,咬第一口的时候有淡淡的糯米香味,第二口肉汁就流了出来,第三口就吃到肉了,Q弹的糯米混合着肉馅,味道十分独特!
上海人觉得糯米本身细腻甜糯,一定要配上咸口的肉馅会比较解腻,而在外地人看来,糯米包肉,太腻了吧!哈哈哈,地域文化差异大!
最后,再说说买汤团的黑历史!
上周末,我和老公去市中心取宝宝的照片,完毕后时间尚早,突然想起一位上海朋友给我推荐的超级老字号汤团,想来元宵将至,不如去买一些回来尝尝!
我们一路跟着导航驶入一条窄窄的马路,浓郁的解放前上海特色扑面而来,没地方停车,先森下去找汤团店,我开着车子兜圈圈,等我满心期待的接上他后,他告诉我,好不容易找到了这家小店,居然还没开门!
任务失败!
东边不亮西方亮,先森在大众点评上发现人气很高的美新点心离的不远,到了以后发现门口已经排了很长的队,这次换我下车去买,我排在后面实在觉得希望渺茫,于是进店问了问收银员,大概需要排多久?收银员看了一眼外面的队伍,非常淡定的说“三小时要的”,纳尼!为了吃口汤圆居然要排三个钟头,这些人是不是疯了!果断放弃!
我跟先森说,算了,咱不吃了!
先森确较真起来,都扑了两回空,说什么都要买到,不然对不起油钱!
第三次,我们去了一家位于音乐学院附近的古镇汤团店,这次顺利买到了汤圆!正当胜利向我们招手时,先森说掉头过来接我,然而,这是一条单行道!掉头的一瞬间先森就落入了警察叔叔的魔掌!
20个汤团50大洋,罚款200大洋,这么贵的汤团我真是含泪也要吃完啊!
外地人眼中的上海汤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