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从书架上翻出一本应该买了很久,却又没打开过的冯骥才的《各有各的活法》,这是一本小说、散文和随笔集。从头读起,发现好几篇文章似曾相识,又细细读,以前那些印象便像蹦豆子似的回来了。冯骥才的语言风格津味儿十足,尤其是描写江湖情义和民俗文化上,不禁让人品了又品——够味!
今天把那篇第一次看时就印象深刻的《酒婆》浅浅分享下,供学习交流。
篇幅短小。看完了又让回味良久,竟翻来翻去地找,是不是我错过了些什么。
语言凝练。一句是一句的份量。掉在地上叮当响那般,干脆利落。
寓意厚重。就两角钱,半碗酒,一个酒馆,一条路,一个婆子,却让人读得后背发凉,人的好坏,人心的好坏,黑白选择之间,到底怎么做才是对的?我感觉一时间又没了方向。
一个分三六九等的社会里,有间专为底层人开的小酒馆,关于它的陈设,作者这么写:
不插幌子,不挂字号,屋里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
关于它的主顾们,没有外貌描写,却几句话交代得清清楚楚,齐活儿了:
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有的手捏一块酱肠头,有的衣兜里装着一把五香花生,进门要上二三两,倚着墙角窗台独饮。逢到人挤人,便端着酒碗到门外边,靠树一站,把酒一点点倒进嘴里,这才叫过瘾解馋其乐无穷呢!
瞧瞧,穷有穷的消遣法子。看这两句,眼前似乎就出现了那么一面门牌,一群脸黑皮糙的汉子三三两两的,看似围站着,实则谁也不理谁。我猜,可能也有半碗酒和自带的吃食还不够填自己的肚里的馋虫,哪里还能与人分享,所以干脆谁也别理谁,自斟自饮得了的原因。
第一次看的时候我就想,这样的酒馆,酒价除了便宜,能吸引人外,这酒,起码也得好喝才行。果不其然,下一段就提到了这酒馆里的酒水了。
这里只卖一种酒,是山芋干造的。(虽是对酒没有研究的我,也无法想象这玩意酿出来的酒会是啥滋味。)冯骥才如此总结它的特点——味大,劲冲!有多冲?他这么写:
首善街养的猫从来不丢,跑迷了路,也会循着酒味找回来。这酒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赛镪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嘴巴牙花嗓子眼儿。
这文字,毫无任何掩饰地把那碗呛鼻子的酒推到咱们跟前儿了。我的嗓子眼里也像是跟着着了火似的烧。不仅如此,冯骥才还加了一段更为具体的描写,他说,这酒的劲头不在嘴里,也不在嗓子眼儿里,而是在肚里头。
可一落进肚里,跟手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晕晕乎乎,劲头很猛。好赛大年夜里放的那种炮仗“炮打灯”,点着一炸,红灯蹿天。这酒就叫作“炮打灯”。
这本书里就有《炮打双灯》这部作品,假如看完它,再来品上边那句,你只会觉得肚子里头像是冲出来一股勇猛的酒气,顶得人天灵盖儿都按不住了。闭上眼,品品。这酒,廉价而上头,那为啥还卖得这么好?——当然是因为一个“穷”字。累了一天的汉子们,兜里头能支配的,让自己麻痹且放纵下的本钱,也就这么多了。
文章写到这儿,主角儿才要登场,她是一个像叫花子似的的婆子。没人知道她是谁,也看不清她长啥样,但所有人都笃定,她是这个小酒馆里的头号酒鬼。关于她的出场,作者是这么写的:
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掏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报纸有时新有时旧;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赛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这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
女人就是女人,即便只有两角钱,也要精心藏起,绝不和毛糙糙的汉子似的,把钱随便塞在兜里。在这一点上,她和其他女人是无异的,但,半碗酒下了肚,她可就是另一幅样子了:
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扭——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赛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
惟妙惟肖的一幅动图。抛开身份与地位,只看这姿态,我竟觉得有种美感,那几步,那几扭,真是充满着雌性气息了。首善街的人对这酒婆熟悉得很,在她醉醺醺走出去时,大家难免为她揪心。只因一百多步外是个十字路口,车来车往的,大家生怕烂醉如泥的她会出事。可是,妙就妙在酒婆每每将走到路口时,噔的一下就酒醒了,瞬间和正常人一样穿街而过,屡试不爽。但,就在所有人对这一切都司空见惯的时候,酒婆被车撞死了。
那天,酒婆照例来到酒馆,仰头把酒倒进了肚:
这次酒婆还没出屋,人就转悠起来了。而且今儿她一路上摇晃得分外好看,上身左摇,下身右摇,愈转愈疾,初时赛风中的大鹏鸟,后来竟赛一个黑黑的大漩涡!
大家伙儿都看出神了,今儿个的酒婆不同于往日啊。然而,这是她在这人间最后的舞蹈了。
酒婆死了。是意外,也是必然,只能说上天捉弄了这个可怜的女人,也把酒馆老板的丑恶和假良心赤裸裸地暴露在外。原来,之所以酒婆以前在到达十字路口前就能恢复清醒,是因为老板每次都在酒里掺水。而一直无儿无女的他突然得知妻子有喜了,便去拜了菩萨,动了良心,发誓再也不作假了。可,万万没想到的是,酒婆死的那天,便是他不往酒里掺水的第一天……
老板后来有段内心独白:
这人间的道理真是说不清道不明了。到底骗人不对,还是诚实不对?不然为嘛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
全文结束。
首先,这是个极具讽刺意义的故事,也是个让人悲伤的故事,更是个让人唏嘘的故事。不得不说,这老板思考的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生话题。错了的事情改对了,却害了人,这究竟是该改还是不该改呢?当然,可能也有人会说:一开始就别骗人啊,之前没良心,后来才想起好好做人啊?如此看来,所谓的积德行善,也是徒劳而已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