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不论你是出于什么原因决定考研,在你下定决心的那一刻,你就已经超越了一部分人了。考研这个过程是漫长且艰苦的,但当你挺过去之后,不管结果如何,你都会感谢那段奋斗的时光,感谢那么努力奋斗的自己!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考研经验: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这篇文章,记录了我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努力奋斗的那段时光,希望你能有所收获!
一、基本情况:
本科普通二本,专业教育技术学,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选择了这个专业,大学一直迷迷糊糊的,上课睡觉,下课就回宿舍看电视,成绩中等,没挂过科,也没想过考研的事。因为我大学不在老家,在外省,大四找工作的时候,想找回老家的工作才发现真的很难找,室友有3个都要考研,报了英语和政治的班,直到5月份的时候,我开始有了考研的想法,于是跟着室友去蹭公共课,看了一些学校,选了一个不考数学,离家近的学校——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在我们这个专业领域其实是不错的,想考其实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我没想那么多,既然决定要考研的话,我觉得应该要定一个比本科稍高一些的学校,于是我的考研之路慢慢开始了……暑假准备留在学校复习,于是7月份放假的时候回了一趟家,真正开始复习其实是从7月中旬开始,时间很紧,最后初试超过分数线10分,复试成功上岸,但我已经很庆幸了,如果我能再早一点开始的话,我相信结果一定会更好!
二、考研相关信息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育技术学考研初试科目是: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729教育技术学与教学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杨九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教育技术学》何克抗、李文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4)870计算机应用基础(一)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徐士良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C语言程序设计》 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
复试:
《高等数学》第五版上下册,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现阶段不用担心复试,以初试为重。华中我感觉不怎么对本科学校歧视,先暂时忘掉你的本科学校,一路向前吧!
三、复习历程
专业课:真题+书是基础,有时间可以再买一些参考书,看一些视频,前沿热点等。
(1)729属于理论课,大都是需要背的知识。在看书之前,首先我把近10年的真题粗略过了一遍,大概了解考试有什么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什么样的知识点常用来作名词解释,什么样的知识点常用作简答题,看了之后发现,很多名词解释都是重复考的,大题有些也是,心中大概有数之后,开始看书。书至少要看三遍,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第一遍看的时候可能有很多不懂,第二遍的时候只有一些不懂了,第三遍的时候差不多都懂了。我从7月开始,计划是一个半月看一遍,学弟学妹们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书看完第一遍之后,把真题拿出来做第一遍(最近两年的真题先留着别做,最后12月的时候做,考试找感觉),不记得的可以翻书看;然后第二遍看书,第二遍做真题;然后第三遍看书,那时候大概知道哪些知识重要一些,哪些不太重要,总结,查漏补缺。
(729可以多关注一下教育技术领域的前沿动态,可能有用)
(2)870属于编程类的,大体分为C语言和数据结构。跟729一样的方法,先把真题拿出来过一遍,看看什么题型(以前没有选择题,从17年开始题型变化,出现了选择题,很多小的知识点要注意),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开始看书,同样,书多看几遍,有时间的最好把程序进行上机测试,加深理解。书过一遍后,做课后习题,真题(近两年的留着考试前练手,找感觉),然后书过第二遍,再做真题,然后第三遍……书上例题、课后习题、真题上的程序要全都会做,并且能默写出来。如果时间充裕的话还可以买一些课外资料,比如数据结构有些难,可以买严蔚敏的《数据结构》,多做多练。
总得来说,考研没有捷径,多看多做多练多背,再难的知识你也能攻克。
(3)复试
a高数笔试
华师高数复试的题目都是很基础的,只要好好学习课本,掌握课后习题就足够了,可以找一下往年的真题做一下,就可以发现它的出题规律。
b英语面试
口语没别的办法,就是不断练习,一般形式是自我介绍+听力+提问。可以从网上搜索一些面试常问的问题,比如说你的家乡,你的家乡特色,你的爱好等等。关于听力想要在短时间提升还是很困难的,但其实大家的英语水平都差不多,因此不用太过担心,只要好好准备就都没什么问题。
c面试
面试可以提前准备一下简历证书等,首先也是自我介绍,然后老师提问,很多老师都会根据简历和自我介绍提问,所以一定要如实填写,保证自己能接上话。可以看一些教育相关的政策热点等。
四、最后
坚持真的很重要,整个复习过程中,我一路看到有很多人都放弃了,但我不愿意放弃,放弃相当于前功尽弃,自己选的路,无论如何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有个结果。我个人的心态我认为还不错,不会那么焦虑,不管能不能考上,明天太阳还是会升起,尽力不留遗憾就好。
最后,祝大家都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屏幕前的你,无论你在什么时候看到这篇文章,请记住:
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早
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