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明代第一散文家

明代第一散文家

作者: 楚汉留香 | 来源:发表于2020-12-22 16:44 被阅读0次

汪曾祺在其《小传》里明言:“中国的古代作家里,我喜爱明代的归有光。”在回顾个人成长和创作历程的《自报家门》一文中,他写道:“归有光以轻淡的文笔写平常的人物,亲切而凄婉。这和我的气质很相近,我现在的小说里还时时回响着归有光的余韵。”

汪曾祺受归有光影响极深,是他自己也多次承认。他在《谈风格》一文中引姚鼐《与陈硕士》尺牍云:“归震川能于不要紧之题,说不要紧之语,却自风流疏淡,此乃是于太史公深有会处,此境又非石士所易到耳。”

喜欢读汪老的文章,便找来归有光先生的几篇散文,以便咏诵。


寒花葬志

归有光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艹热〕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项脊轩志

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盾*,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一如既往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注:*盾加木字旁。

先妣事略

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女子,殇一个,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了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句*句*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绵;入城则缉卢*,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曝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缀。户内洒然。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离吴家桥人至,皆喜。有光七岁,也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卒,母何孺人亦卒。周氏家有羊狗之疴,舅母卒,四姨归顾氏,又卒,死三十人而定。惟外祖与二舅存。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子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注:*句加女字旁。

卢加纟旁。

吴山图记

归有光

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邱、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沈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这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他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卷*卷*於于山哉?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到,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於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吴民能忘之也?

沧浪亭记

归有光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迨淮海纳土,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1)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题记:(1)【缪】改为“钅”旁,音流。

注:本文是大云庵的和尚文瑛嘱托归有光作的。大云庵即是沧浪亭之所在,苏子美初建沧浪亭,后为僧人居住,改名为大云庵。大云庵曾被毁,文瑛和尚又寻找古迹,在旧址上重建大云庵。杭州是历代帝王必争之地,曾建有许多大型豪华宫殿,但到今天都荡然无存。何以苏子美的沧浪亭为释僧而垂青,作者抒发感慨道:“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相关文章

  • 明代第一散文家

    汪曾祺在其《小传》里明言:“中国的古代作家里,我喜爱明代的归有光。”在回顾个人成长和创作历程的《自报家门》一文中,...

  • 《项脊轩志》:于清浅处见情深

    背景介绍 《项脊轩志》由明代著名散文家、古文家归有光所作;他崇尚唐宋古文,散文感情真挚,风格朴实;《项脊轩志...

  • 爱你的人一定会出现

    有什么久磨不坏? 有什么经年不朽? 有什么能逆洄如初见 在时光这条不舍昼夜奔腾的河流? 我听见 明代散文家归有光在...

  • 先妣事略(译文)

    作者:归有光 译文:蜀南有鱼 归有光是明代著名的散文家。今江苏昆山人。35岁中举,60岁才中进士,后出任长兴知县官...

  • 书法日课,小字项脊轩志

    归有光,明代散文家。 项脊轩志是作者的一篇怀念文章。顶脊轩是作者少时居住的小阁子。 文章情致切切,叙述少时家中贫困...

  • 人若有趣,必有一癖;人若有癖,必定有趣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明代散文家张岱 1 何为癖? 陈传席说:“癖者,大抵爱一物而不能自已。” 钱穆...

  • 明代第一陵

  • 明代第一硬汉

    杨继盛是明代第一硬汉。 近期继续看《明朝那些事儿》一书,今日看到《勇气》一章,被明朝第一硬汉杨继盛的事迹震撼、感动...

  • 《湖心亭看雪》随想

    不知是否有缘,前段总会看到明代散文家张岱的一些文和事,觉得甚合心意,最近读《古文二》又读到他的作品,想要了解他念头...

  • 屹江南造办处|微雕艺术:小核雕见大功夫,方寸间纳人生百态

    明末散文家魏学洢著《核舟记》,记载明代虞山核雕艺人王叔远橄榄核上雕刻“东坡夜游赤壁”的历史史实,“明有奇巧人曰王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代第一散文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lvs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