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宜聊天是个十分享受的过程。
你会被她慢条斯理又井井有条的谈吐风格所吸引,正经但又不失幽默的表达方式所逗笑;也会惊诧于她对不同文化的感知力与包容度,强大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也同样会感动于她探索兴趣追寻梦想时的勇敢与坚定。
中宜的特质应该可以「追溯」到她在杭州外国语学校的高中时光。
当时,她并不像传统高中生那样每天面对做不完的题目、考不完的试、来自于老师家长的压力。
相反,老师并不以考试为导向去授课,而是非常全面的讲述知识(尤其是历史、地理)。课程设置较自由,课前会有小演讲,课上还会有小组讨论等。
这给了她很多时间去学习清晰地表达自己,自由地拓展知识,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也明确了自己未来的方向。
尽管当时很多同学选择到英美留学, 但她偏偏对这个以「社会秩序」、「工匠精神」闻名的「邻居」——日本,产生了好奇心;在深入了解并打破了一些文化偏见后,中宜选择了位于京都久负盛名的立命馆大学,专业是国际关系。
*中宜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们「我可能是个比较喜欢探索,比较有好奇心的人吧,很想去设身处地地接触一个新的文化,新的环境,新的社会,接触不一样的人,体验一下这些「不一样」的东西。」
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选择,也为中宜关心社会议题、感兴趣商业发展、关注可持续发展埋下了伏笔。
社会秩序感带给她慢条斯理的处事风格
在日本读书的时候,「社会秩序感」是给中宜的第一个印象。
日本的公共交通,比如巴士,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一定会按规定时间到达;提到最近很火的垃圾分类,在日本,一个矿泉水瓶的瓶盖、瓶身、包装纸则要分别丢在三个垃圾桶里;无论在学校还是工作中,晚辈对长辈的称呼都是有规定的,在日语语法上也要使用敬语等等。
除此之外,2018 年的大阪地震使她对「社会秩序感」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对一个从小生长在杭州的姑娘来说,地震是极其稀少的。
「当时我正在睡觉是被摇醒的,那时候心里是很慌的。但身边朋友和居民他们的那种淡定和井然有序是远远超乎想象的」。
身边的人都非常淡定从容,也自然让她安定下来,和大家有秩序地在便利店门口排队买食物和纸巾,给家里报平安。
也许,中宜井井有条又慢条斯理的性格也是受此影响吧。
*中宜与富士山
人文关怀带给她对社会议题的关注
「这种井井有条的秩序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同时,我也非常感动于他们对于环境与自然深深的热爱与敬畏感。」
可能因为自然灾害较多、国土面积较小,日本民众对于自然的敬畏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是非常强烈的。这并非是政府国家自上而下的要求,而是发自普通民众,是自下而上的认同与共鸣,中宜感叹道。
「每个街区都有普通民众发起的「自治会」,这个「自治会」非常有力量,很自治又很温暖的感觉。这种从下到上、发自人民肺腑地关怀社会、居民、以及环境、日本文化等等,要比从上到下更有力量。」
在周围环境的耳濡目染下,中宜更加关注人文关怀,例如社会与环境问题,关爱老弱妇孺、如何保护文化古迹等等社会议题。
热爱运动和户外生活的她,还经常跑到日本的田间去「种地」。在那些交通非常不便,却看得到纯纯的生态农业的地方,和不同国家、年龄的人通过耕种联系在一起。
「整个耕作过程非常有机,非常环保。你可以发现,农业不再仅仅是农业,而是可以成为连接人与人的一种手段,这种感觉真的是非常棒。」
也是「种地」的经历,让她发现自己非常喜欢与大自然在一起,喜欢人与自然,人与人直接而天然的连接。
*中宜在奈良里山工匠精神带给她对极致的追求以及对商业的兴趣
在大学期间,中宜参加了一个帮助外国人了解日本文化的社团,她借此接触了很多日本的传统企业。在参观「抹茶工厂」、「扇子工厂」等过程中,她感知到日本企业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
「当时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参观宇治地区的「抹茶工厂」。对方给我们整个介绍了一下抹茶的历史、制作流程,带我们看如何因为发酵不同、制作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味道,分享他们的企业故事啊等等,你真的会很感动于那种工匠精神。」
中宜还提到,抹茶企业会与所在的社区有很多文化互动,提到京都的抹茶,不仅仅是企业,也是整个京都的骄傲。他们不仅仅做抹茶的生意,卖抹茶的产品,他们更希望把自己做抹茶的精神、对抹茶的热爱、对事业的自豪感传递给世界。
这也让中宜很有感触,因为茶叶在中国也非常有名,但很少会看到像日本那样发自民间、发自企业的举措,向世界分享地方文化、企业经营故事,同时又产生巨大影响力。可能是从这开始,一份对于商业的期待、一个渴望的改变,埋在了她的心里。
*中宜在京都参访企业
与可持续发展的渊源
在来到 MSC 之前,中宜就在课堂上无数次听到过「可持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这样的话题,教授们无数次提出可持续发展对于社会、对整个世界的重要性,课程本身也在引导她去思考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此外,学术成绩优异的她还在美国交换的时候,受邀参加了纽约模拟联合国总部的 High Level Political Forum,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人共同探讨的 SDG,共话可持续发展。这些经历也奠定了她对「可持续发展」、「SDGs」的持续探索。
学术以外,每个暑假,她都在利用实践项目去付诸实施着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她曾参加一个由中国知名 NGO 组织的青年社会领袖训练营。在云南驻地半个多月,她学习了各种可持续发展旅游的调研方式,并产出调研报告。
第一次参与实地调研让她明白,实地调研对于当地的理解是远远超过坐在家里作 research 的,且对于一个项目来说至关重要。
在这之后,她又参加了一个由全国知名的环境 NGO 组织的,促进杭州中小学生对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的理解并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活动。
*中宜在参与项目的实地调研两个项目下来,中宜感慨道,「尽管学校里的知识很全面,但还是希望把可持续发展落到实处,真正为需要帮助或需要改善的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着对可持续发展的热爱,同时又对社会议题和商业发展有浓厚兴趣的她与 MSC 的相遇,似乎真的是偶然中的必然,抑或是必然中的偶然。
相识,是记忆犹新的「惊喜又兴奋」
大四的暑假,有一天她日常地刷朋友圈,却不同寻常地看到了一个朋友发了 MSC 的推文。
「当时那篇推文所讲的项目非常吸引我,我又一连看了好几篇,心里惊喜又兴奋,居然在中国,在我的家乡,就有这样一家咨询公司和我一样,在关心中国存在的大大小小的问题;也跟我有着类似的价值观,所以就决定有机会一定要来实习。」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开始了两个月的实习。和团队解决问题、共同成长的过程,让她发现 MSC 做的事情是自己真心想为之且能为之付出更多努力的。于是,已经决定 Gap 一年的她,毅然留下来转为正式员工,在 MSC 继续打磨与成长。
相知,是从始至终的「挑战与成长」
尽管可持续发展咨询师对中宜来说是个全新的职位与挑战,但探索新鲜事物、坚持自己的兴趣、迎接挑战,不正是她一直所追求的吗?
「我个人比较喜欢探索新领域,尝试新身份;也很愿意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互动。我的个性或爱好都对工作有很大帮助,比如,很多项目需要去做实地调研,也就是需要与当地的居民、政府等不同身份的人打交道,这些工作内容让我很能发挥所长。」
当然困难也肯定会遇到的,她坦言道,刚做项目的时候,有时候会有理解上跟不上节奏,或是思考问题不全面等等问题。但每次一个项目结束,再做新的项目时,看到自己的进步,也是很有成就感的。
无论是初入职场的适应、全新领域的探索、还是工作上的挑战,这些对于一般人可能较难适应的课题,在中宜面前似乎都那么「飘飘然」,化成淡然又清晰的一字一句表达了出来。
有时候很难想象,在你面前的还是一个大学毕业未到一年,即将读研深造的 95 后女孩。
MSC 的团队协作是中宜特别想要分享的一点,这也给了她很大的成长空间。
「在大学里也有 teamwork 的机会,我以为那就是 teamwork 的样子。但我发现在工作中,特别是在 MSC,对效率、沟通、交流、解决问题有着更高的要求。这也是负责人杨名不断强调与启发我们的。大家会格外看重 teamwork,也特别注意自己和团队之间的动态平衡。」
此外,在不断做项目的过程中,中宜对可持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中宜与团队在海岛中宜第一个全程参与的项目是关于海岛环境提升的项目,那一次中宜跟着团队到当地调研,走访渔民家里,访问当地政府,沟通海岛各方人士,策划如何提升海岛环境的方案。
「从项目接手开始,我们经历无数次讨论、打磨、推演才敲定了初步方案,后期还要和客户讨论落地细节,又是无数次的讨论、打磨与推演。这个过程我发现,很多策划时提的方案,在实际执行中会有很多欠缺考虑的地方。」
在一遍遍过项目的过程中,她发现,虽然逻辑漏洞是在项目中反映出来的,但究其原因,其实是思维框架上的不足。因此在做项目时,不仅是经验的积累,更是思维方式的提升,思维框架的完善。
尽管,调研过程中是很「磨人」的,但当方案策划出来后,并得到客户以及多方的认可与褒奖时,当被称赞提案帮助客户解决了需求并扩大了他们的影响力时,那种满满的成就感与看到自己进步的欣喜,是令中宜记忆犹新的。
在经历了几个项目之后,可持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对于中宜来说不再是普通的概念;一次次客户满意的交付,一个个能产生巨大社会影响力的项目也不再是灵光闪现的创意,而是可以基于客户需求、缜密的逻辑分析推导出来的。
中宜说,之前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仅仅只是停留在课程概念上的。
「我记得第一次是在 Global Environmental Issue 这门课上。当时,老师讲到一些能造成潜在环境问题的企业是可以采取措施去改善环境的,而这种项目可以称为可持续发展项目。」
来了 MSC 之后,她发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实际情况下的实施会面临更多阻碍,它不再是课本里一个美美的概念,而是需要你作为可持续发展咨询师反复思考、摸索、并结合客户实际需求,设计的一个方案或战略。
相互认同,是感同身受的「理解与共情」
团队也是中宜很期待去聊的部分,于是,跟我「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她与团队的故事。
「我们的团队真的是一群超级超级 nice 的人,尽管大家的背景各不相同,但又都能很坦诚地讲述己见,大家的包容性也很强,总能有很相似的感受和想法,而且有很多能达成共识的地方。」
作为可持续发展咨询师聊天也是要讲条理的!她决定分工作与生活两块来描述。于是,我们先聊到了工作方面,又聊到了生活方面。
「工作方面,令我很有收获的是每周五下午的周会。尽管大家负责的项目不同,但都会在周会上分享项目进度、感受或困难,大家都很愿意互相帮忙、分享经验,来帮助团队更好地完成项目,帮助每个人更好地成长。」
*中宜与团队在沙巴团建生活中,中宜分享了一件颇有感触的事。有一次,她在某商场看到一个活动找了云南当地妇女展示本土刺绣技艺。但现场,绣娘们的工作条件很差,有人甚至坐在地上、在灯光昏暗的条件下去工作。
感到不舒服的她立刻拍了照片,传到了微信群里,很多小伙伴马上表达了共鸣和看法,还有一位气愤地说第二天要去找活动主办方去。
「那个时候就是还蛮感动的,感动于我们的感同身受,感动于我们的彼此理解。」
中宜今年九月会到英国KCL (King’s College London) 继续读研深造,学习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
当问到对未来的打算时,中宜淡然一笑,「没有很多规划,读研,然后依旧是追随我自己内心真正感兴趣的,并坚持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