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若不曾离开,你永远不知道世界大不一样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若不曾离开,你永远不知道世界大不一样

作者: 一晓YX | 来源:发表于2020-05-27 17:04 被阅读0次

    文/一晓 

    文章首发 微信公众号:努力的姑娘不孤独

    “是时候离开了,你待得越久,离开的可能性就越小。”

    “外面有一个世界,一旦爸爸不再在你耳边灌输他的观点,世界就会看起来大不一样。”

    这是一本现象级的畅销书籍,豆瓣评分8.9,曾被比尔盖茨推介为”这是一个惊人的故事,真正的鼓舞人心。我在阅读她极端的童年故事时,也开始反思起自己的生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每个人都会喜欢,它甚至比你听说的还要好。“

    一个十七岁前从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儿,却戴上一顶学历的高帽,熠熠生辉。别人都只看到她的与众不同,却不知道她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曾经怯懦、崩溃、自我怀疑,内心腐烂不堪的她如今走出大山,进入剑桥哈佛,先后斩获硕士博士学位,并获得生命的无限可能。

    作者用平淡的笔触描述她的原生家庭:由垃圾场的废铜烂铁铸成,没有读书声,只有起重机轰鸣的童年,偏执的、不允许后代有自己意志的偏执型父亲,懦弱而言听计从的母亲,还有总是虐打自己的哥哥。直到她逃离大山,打开另一个世界,找到生命的无限可能。在这个故事里,很多人都看到了自己相似的影子,并由此获得新生的力量。我想,这就是这本书畅销世界的最大原因吧!

    01

    一个人初具的雏形是否就是他唯一真实的样貌?

    小塔拉出生于美国山区的一个这样的家庭:父亲偏执,坚信”世界末日论“,整日担忧害怕,忙于带领一家子囤积粮食与弹药;不相信学校教育,从不上医院;母亲懦弱,对父亲永远都言听计从,即使害怕也帮别人接生,研究各种草药的功效,在家庭成员受伤的时侯提供治疗。

    塔拉原以为她的世界本就该如此,她以为自己会接受父母的安排,有着一眼就能看穿的人生:

    十八九岁时,我会结婚。爸爸将分给我农场的一个角落,我丈夫会在那里盖间房子。母亲会教我草药和助产的知识。现在她偏头痛发作不是那么频繁了,又去给人接生了。我生孩子时,母亲会来接生。我猜有一天,我也将成为一名助产士。我不知道未来哪里有大学的影子。

    细思极恐,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人生的模样,”我甚至不知道我是谁,我只是在重复着父辈们的生活而已“。这种一眼看到头的日子,是不是也让你同样感觉到害怕?

    《超级演说家》中刘媛媛有一篇演讲叫做《寒门贵子》,她说:“ 我们必须承认社会上存在穷富两个阶层,他们之间是不平等的,寒门难出贵子的原因在这儿,不同阶层出身的孩子在竞争规则面前是不平等的。“这很现实,无疑出身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命运,阶层所拥有的见识、资源不一样,后代的命运也就不一样。微博上曾经有这么个段子“你努力的天花板,不过是别人的起跑线”,先天的差距并不能完全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弥补,就像大山里的孩子奋斗史与大城市中产家庭的子继父业,也许大山里出来的孩子努力一生也就在子承父业的同龄人底下谋个生存而已。

    现实很残酷,但若是不去努力,现实将更加的残酷。有句话说得好,”比你优秀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同样的,可怕的是比我们家庭条件好的人比我们更优秀、更努力。喜欢那句”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家庭条件没别人好的人,想要实现弯道超车,只能全凭努力的向前跑。

    一个人的起点是否就是他的终点,这不一定,更大程度取决于人的认知及努力程度。努力,还会得到机会,而不努力,可能会活得比父辈还要差很多,成为别人口中的一代不如一代。

    02

    只有依靠自己,胜算才更大

    随着塔拉步入青春期,父辈主张的不容置疑的声音开始在她心中动摇。

    父亲不顾自己的安危,将她朝吱嘎作响的大剪刀刀刃推去;哥哥肖恩虐打自己,把她的头塞进马桶里,抓住她的头发拖行,用语言羞辱她并喊她“妓女”;知道虐打真相的母亲就在隔壁房间闭目塞听,完全没有选择去尽一个母亲的责任。

    家,本应是温暖的存在,如今变成了恐怖的牢宠。

    当她看到另一个被家人视为异类的哥哥泰勒,为了读书离开家庭。她也在想:是不是外面的世界并不是像父亲说的那样,危险而阴暗?她萌生了想去上学的想法。

    而这个时侯,哥哥泰勒也在不停地鼓励她:

    “是时候离开了,你待得越久,离开的可能性就越小。”

    “外面有一个世界,一旦爸爸不再在你耳边灌输他的观点,世界就会看起来大不一样。”

    于是16岁从未上过学的她,开始像挤海绵里的水那样拼命地学习,自学考取了杨百翰大学。尽管家人坚决地反对并以经济作为威胁的手段,她还是如想象的那般逃离了家庭,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学习很艰难,因为从未接受过基础教育,她无法理解教授的课,一度闹出笑话来。有一门代数课程,她念得很不好,可能会不及格,而不及格就意味着她失去奖学金无法继续上学。这种情况下,她疯狂地高强度学习,拼命证明自己的优秀,最后拿到了最完美的一百分。她说”希望渺茫,但我擅长抓住机会“,尔后她继续付出更多的努力,结缘剑桥与哈佛等高等学府,陆续拿到了硕士与博士学位。

    诚然,塔拉求学路上取得的成功离不开很多人的帮助,比如鼓励她走出大山,接受教育的哥哥泰勒;比如让她“先找出你的能力所在,然后再决定你是谁”的克里博士,比如愿意为她提供心灵指导与经济帮助的主教等等。但最最重要的还是塔拉的自身救赎,逃离大山、摆脱过去禁锢的行动,如果塔拉没有迈出逃离大山的那一步,她能看到大不一样的世界吗?她还会有今天如此的成就吗?我们还能读到如此激励人心的故事吗?绝不可能,改变必须是从自己的行动做起,没有人能从根源上帮助,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于不幸。

    正如书中所说”只有依靠自己,胜算才更大“。

    03

    愿您终成太阳,无需凭借谁的光

    进入大学的塔拉过得丝毫不轻松,学业的压力还是其次,她的内心最主要的痛苦来自于对原生家庭的负罪感。曾经的她为了贏得父母的爱,愿意放弃自己对是非、现实和理智的看法。为了他们,她相信即使自己看到的只是风车,她也愿意披上盔甲,向巨人冲锋。对于年纪尚轻的她来说,父母就是她的全世界,她的认知与获得的物质生活无不来自于她的父母。她接受了学校教育,从深层的意义上说,她就是向父母的权威挑战,与整个家庭为敌,更是家庭的背叛者。

    这种愧疚感让她不安,家庭成员施加的精神压力,让她抑郁甚至一度崩溃。父母是我们的亲密关系,家庭把我们紧紧地绑在一起。我们渴望父母的爱,也同样渴望父母与家庭成员的认可,人是社交性动物,更不可能脱离家庭而存在。可以想象,如果有一天,父母的世界不再对我们开放(因为我成了他们世界的背叛者),是不安?是憎恨?还是痛苦?

    后来塔拉大量阅读休谟、卢梭、史密斯、戈德温、沃斯通克拉夫特和穆勒的著作,她开始对家庭责任与社会责任、个人责任冲突进行研究,在大量的研究过程中,她与过去的自己说再见,接受全新的自我,开始了新的生活。最后她终于可以轻松地对自己说:”是时候回家了“。

    在书中的结尾,她写道:”我和父亲之间的隔阂不仅来自时间和距离。它源于自我的改变。我已不是当初被父亲养大的孩子,但他依然还是那个养育了她的父亲。“。至此,她不再像过去那样羞于谈论自己的家庭,她完成了自我救赎的过程。

    当一个人能真实地面对自己时,她才能找回爱与被爱的力量,才可能过得更幸福。

    回想我们,有没有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创伤?有没有直面真实的自我?还是刻意回避曾经的痛苦,把苦痛藏在心底?

    惊才绝艳的张爱玲,童年就过得非常的不幸,被母亲遗弃,被生父和后母虐待,最后她十几岁就只身离开家庭,去香港求学,与父亲决裂。

    “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世人原谅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原谅我。”

    很难想象这天才作家竟是如此贬低自己的,没有价值感,卑微到尘埃的自我。她拼命想要得到认可与爱,一心依附他人;她卑微而讨好,最终却无所得,孤独终老于国外一间公寓里,结局令人吹嘘。

    《傅雷家书》曾说:”老是蒙着自己,不正视现实,不正视自己的病根,而拖泥带水,不晴不雨地糊下去,只有给你精神上更大的害处。该拿出勇气来,彻底清算一下。“

    是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过去,也许心底深藏伤痛,也许有着各种不可与人言的瞬间。有这些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心底有伤痛而听之任之,最后让我们这一生受尽伤痛折磨。直面自我,也许一时之间会很痛苦,就如当初的塔拉一样,但这却是最有效的做法,它会让我们从创伤中重生,完成自我救赎,找到幸福的路。

    只有面对现实,才可能超越现实。

    愿您直面自我,摆脱伤痛,终成自己的太阳,无须借助他人的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若不曾离开,你永远不知道世界大不一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lzw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