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思维模型?
股神沃伦·巴菲特的老师查理·芒格认为,学习并不是追求更多的知识,而是要寻找更好的决策依据。这个更好的决策依据,就是那些经过广泛验证的原理和规律,他称之为思维模型。
通俗一点说,思维模型就是思考问题的套路,是我们每个人做决策思考问题时的思维模板,是用于指导行为的理论原则。不同的人在思考问题时,由于人生阅历、知识结构的不同,会用不同的思考工具,我们人生的大大小小的决策大多数都是在这些无形而重要的思维模型下做出的,而且很多决策也不是只在一种思维模型下做出来的,而是运用了多种思维模型,也就是运用了多元思维模型。
那什么是多元思维模型呢?
简单点就是在分析同一个问题的时候运用多种思维工具的方法。
查理.芒格说,如果我们掌握了多元思维模型体系,就能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查理.芒格认为:“你必须知道重要学科的重要原理,并经常使用它们--要全部都用上,而不是只用几种。大多数人只使用学过的一门学科的思维模型,比如经济学,试图用一种方法来解决所有问题。”
2. 思维模型有哪些类型?
从应用角度看,思维模型可分为:
-
学习成长的思维模型:如,金字塔原理、刻意练习、批判性思维、费曼学习法。
-
决策的思维模型:如,决策树、博弈论、KT决策法、黄金圈法则、奥卡姆剃刀定律。
-
企业战略的思维模型:如,PEST分析法、波特五力模型、波士顿矩阵、定位理论。
-
管理的思维模型:如,SMART原则、FBM模型、帕金森定律、锚定效应、盖洛普路径。
从思维深刻程度分类,小路更加认可成甲老师在《好好思考》中把思维模型拆解成的四个层次:“事实上,解决任何一个问题的有效策略,都可以从经验技巧、方法流程、学科原理和哲学视角四个层次思考追问。”
从个人成长角度看,每个人都需要学习这四个层次的思维模型。
3. 究竟需要学习哪些思维模型?
四个层次的思维模型对应了非常多的具体套路,作为个体,是否需要学习所有的思维模型呢?应该学习哪些对自己才是最适合的呢?
小路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分享多种思维模型,但不代表每个人都需要把所有思维模型都学习完,毕竟知识的海洋无边无际,我们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领域,构建自己的多元思维模型,扩展思维边界。
4. 读书学习还有用吗?
读书无用论一直都不缺乏支持者,不可否认存在有没怎么读书都很成功的例子,也有很多读了很多书却混得很差的例子。
这些其实只是个例,因为基数太大,所以看起来有很多。根据中国人口普查统计,学历低的人数远高于学历高的人数,所以即便低学历者成功率远低于高学历者,也照样会导致低学历者出现大批成功人士。
对于高学历者,普通人既会关注成功的人,也会关注那些没成功的人,并且高学历却落魄的人尤其受关注,容易被当做新闻报道;而对于低学历者,普通人往往只关注成功者,忽视了广大学历低又没成功的人。正是因为忽视了这些“沉默的数据”,才产生“读书无用”这种错误结论。
这就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
我们读书学习,并不是要在将来能赚多少钱,要多成功,而是希望能在将来有选择的自由,这种选择的自由包括遇到事情时精神的自由。
这也是小路做这个公众号的初衷,以学习的心态对待未知的事物,持续的学习来完善自己的思维体系,扩展思维边界,一旦思维得以扩展,思想就再也回不到原来狭小的领域了,好好享受这种片刻的精神愉悦和自我满足的膨胀感。
我们以成长型思维为起点,希望在从这四个层次的思维模型中,吸收并构建自己的多元思维模型,在余生中有所受益。
最后分享一段白岩松关于读书的视频,小路表示认同(这里发不出来,关注公号taolu3000查看)。
白岩松:读书不保障命运可以好好的对待你,但书读多了,可以保障你能够更好地对待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