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修、齐、治、平中首要就在修身,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自己的事情如果都处理不好更不用多谈其他了。我个人觉得真心想学习儒家文化的人,修身是必不可免的,否则一些道理无从说起,不过是空谈。我见过有的人很喜欢儒家文化,也读儒家典籍,但行事却比之未读书的人还要叫人无语。所以只读不思、不用,和不学有多大的区别呢?
我们读《论语》可以看到一个现象,许多人问孔子什么是仁、礼、孝,孔子都因人而给出不同的回答,讲得都是很实际的事情,而不去讲太深而远的道理,正因为上达是不能脱离下学的,基础功夫没学好,而过于去追求形而上的东西,恐怕是好高骛远,容易越学越糊涂。所以我们需要学以致用,学以致用又以自省的方式较为踏实。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篇)
通过不断的自省,进而体悟更深切的道理,自省之人多能忠人之事,言而有信,善于总结。
来自网络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篇)
译:孔子说:“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曾子对其他同学讲孔子的道的基本思想就是“忠恕”,当然这或许只是曾子指点其他同学入道的方法,但这正是学儒需要的入手点啊。如何做到忠恕?反求诸已,也即自省。
王阳明认为人心本来就如同不染尘垢的光明之镜,本来就如同皎洁无瑕的普照之月,由于私欲无限膨胀的污染和蒙蔽使得它变得黯然无光了,但是这并没有使它丧失分辨善恶的能力,需要涤除心灵的尘垢和肮脏的污秽使之恢复光明普照的本质,这就是为善去恶的功夫。为善去恶如何去做?同样还是要不断地自省,从而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
那如何去自省?怎么自省呢?曾国藩被后世誉为千古第一完人,他很好的实现了立功、立德、立言,曾国藩是个极于自省、自律的人,他的每日功课中有
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记出,终身不间断。
他主要通过日记和书信的方式来自省,他在给家人的书信中常有反思已过,有过必改,从不因自身权势而傲气凌人,反而诸兄弟常有责备他的话,他必深刻检讨。
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每日静思已过,有过则改,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我听一位学兄讲,自省的入手处又不外乎五伦。过去讲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我们平常百姓可将“君臣”改为员工与老板的关系。通过与人交往更能发现自身的问题,从而改过。有些人自以为自己为人不错,却不知在别人眼中他却完全不是他想的那样,这就是不善于自省,不善于从五伦关系中去反省自己的问题所致。我个人通过一些尝试,也有些收获,在此分享几篇日记于下。
日记1以前我总以为人发脾气只是因为对方一时的过错,而没有去认真反思自己的毛病,通过日记强令反省我认识到了一些更深的原因,而后改过,并很好的改善了家人之间的关系。
日记2有时也写日记反思自己当前的状态,猛醒,也有点反省传不习乎的意思。
日记3我行事比较耿直,后自省才发现许多时候或许只是自己单方面的热心,要善于察觉他人情绪问题,不可强人所难。
通过写日记的自省方式,我发现了许多自身的问题,也改掉了很多毛病。所以现在更容易做到谦敬,也使我能听得进去别人的忠言相告,诚字的功夫进步最大。过则勿惮改,不以犯错为耻,以改过为荣。从起初要从日记中反省而知已过,到过后即知,慢慢少过。心诚必有精进。
当然自省的方式或者有许多种,我在此仅谈我所熟悉的日记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