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亮由一名普普通通的巡线工,成长为”党代表”,他的成长历程应该值得我们每一位电力工人细细品味。我们不屑的事情,周红亮不忽略;我们不愿意吃的苦头,周红亮不畏惧。
周红亮经常说的一句话:出路出路,走出去了,总是会有路的;困难困难,困在家里,啥事都是难。周红亮也是用这种精神,从少年到青年,从乡野到城市,从城市到深山,从宝鸡到陕西,从陕西到北京,一步步走出去。
我们电力工人都知道,巡线工山中巡线,荆棘布满山坡,哪里有马路可直走?哪里有饭馆可停留?头顶着蓝天白云,脚踩着枝杈爬虫,几十里的山路,只有两位工友相互陪同,没有唱着山歌的浪漫,只有肩负的巡线任务。这山头上去,那山头下来,一天下来,人困马乏。吃饭喝水都是自给自足,布满荆棘的山路要自己开辟,自给自足的干粮要自己携带。为此,周红亮改进了逢山开路的坎刀,他和几个师傅在城南老铁匠铺子选了一家手艺好的工匠,自己画图,,多次改进,最终成型了目前的这一把刀。肩上的工具包,既是巡线工的工具包,也是巡线工的粮食褡裢。周红亮和同事们使用的工具包,由斜挎式到如今使用的背肩式,已经经过五次改进,周红亮本人就设计改进了三次。像这些在我们眼里不屑一顾的小事情,周红亮没有忽视,而是很郑重其事的去做。
电力巡线工为巡视一段线路,走十几个小时对他们来说,真是平平常常的一件事情,也只有在他们身上,你才能发现只有我们电力工人具有这样常态化的工作品质;也只有他们,才会在温度零下的时候还在铁塔上除冰。2012年2月,秦岭下了一场冻雨,导线上的覆冰厚度不断增加,为了保障宝成铁路的正常通行,周红亮和同事每天要攀爬铁塔除冰,每次从铁塔上下来,全身僵硬,衣服结冰,衣服一脱一折就断掉了。这样的苦,除了电力线路工人以外,谁体验过?
我今天选择的这个读后感片段《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是本色红亮第八章的标题.。
为什么我选择了这一章作为我读《本色红亮》的读后感,因为在这里,我看到了我的徒弟张颖超的名字,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这段文字是周红亮分配当天巡线任务的一段描述,我摘抄原文:
“从凤县三岔镇心红铺村到凤县凤州镇烧锅村,线路长度32.5公里,一共76基杆塔。令师和张颖超第一组,1-16号;周会军和张哲林第二组,17-31号;刘利涛和老田第四组,49-63号;李师和老史一组,64-76号;我和上官第三组,老虎咀那一段。分完问副班长令云,:令师你看怎么样?还有什么要交代的?令云是副班长,摇头说:没有,就是红亮呀,别每次都把最重最累的活留给自己,要均衡一点,这样才公平。周红亮笑笑,没事,平均下来,我和上官这组年龄最小,应该多干一点。”
这一段的文字描述,把周红亮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感充分的体现出来。对我个人而言,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应该怎么做,是很值得思考和行动的事情。而我的徒弟张颖超,在这样的团队里成长起来的帅小伙,他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是不言而喻的。写出年轻人,既是我们作为师傅对年轻人的肯定,也是帮助年轻人对自我的进一步认识,激励年轻人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勇往直前,勇敢挑战,勇于担当;大力发扬前辈的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发热发光,温升自己,照亮他人。作为师傅,迟早要离开工作岗位,培养下一代接班人是师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更欢喜的是年轻人的责任感和担当品质。周红亮的事迹师傅们都“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年轻人,更要加油实践起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