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庚启|2018-10-15

作者: 孙庚启 | 来源:发表于2018-10-15 23:46 被阅读59次
    孙庚启|2018-10-15

    今天开始读《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五章——早期认知基础:感觉、知觉和学习。

    本章第一页就介绍了几种新生儿的几种先天的非条件反射。其中就有我们比较熟悉的呼吸反射、眨眼反射、吮吸反射和抓握反射等等。之前学习的时候,我仅仅认为这些非条件反射是一些纯功能性的反射,目的只是完成一些生存所必须的趋利避害性质的生理功能。但是我在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

    “生存反射不仅能保护婴儿避免不良刺激的伤害,帮助他们满足基本的需要,而且这些反射对看护着也有非常积极的影响。例如,当饥饿的婴儿停止哭闹,开始高兴地、有规律地吸吮乳头时,母亲可能会感觉到极大的满足感。当父母触摸婴儿手掌时,婴儿会紧紧地抓住他们的手指,相信没有几个父母能抗拒婴儿这种寻求亲近的举动。”

    这段话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但在感叹自然的神奇安排的同时,也感到一些忧虑。如果把一件东西拆开了,那么它就失去了原来的性状,也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汽车被拆成了零件自然就没法上路;蛋白质拆开变成氨基酸就没有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那么美好的感情被分解开来,是不是也就没有美好了呢?

    我觉得把婴儿与父母的亲近理解成先天反射行为,实在是有点煞风景的事情。我们学习心理学,就是为了能让自己和别人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如果我们宁可把幸福的事情解构了也要去追求一个科学的答案,这样做是否是值得的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孙庚启|2018-10-1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mfc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