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自尊更多的应该来自于自己内源的肯定,而不是受到外界的过多干扰,遗憾的是健康的自尊确立,在中国家庭中成为了一件尤为罕见的奢侈品。大部分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没有一个很好的惩罚&奖励机制,孩子做的好时,要么给予过度的肯定(比如给予很多零用钱),要么完全漠视,孩子做错的时候要么完全忽视(你爱怎么样怎么样),要么进行极端严酷惩罚(殴打,不给予食物,没收东西等等),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无法获得有关自身价值的正确认识,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价值究竟在哪里,更不能树立起所谓的自信,自尊。家长不合时宜的惩罚与奖励只会让他们感到更加迷茫,而这种严酷的惩罚,本质其实是家长自己情绪的宣泄与失控,而不是真的“为了子女好”
在这样的过程中,父母只有先做到自律(遵守规则,在孩子犯错时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才能渐渐引导孩子遵守规则,慢慢做到自律。同时,在这样的过程中父母对于孩子情况的关注,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家庭的规则并非永远都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在孩子不同的时,针对不同的发展情况,规则也需要适当的进行调整,而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去多多关心孩子,从孩子的一点一滴进行关注,沟通,与孩子建立起信任,对孩子倾注大量的爱,时间,与精力。只有孩子感受到了足够来自父母的爱,他们才会懂得自尊自爱,并且对现有的环境形成安全感,做事情不会只为追求当下的快感,而是进一步思考行为的后果与对未来的影响。
总之,父母于子女自律的教育,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自己的自律,只有先“自律”好自己,才能进一步让子女感受到尊重,理解,与信任,才能让子女有一个良性的榜样,对他们有发自内心的认同与赞美,以此来促成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庭。其实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孩子身上的缺点也正是他们自己的缺点,因此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正视自己远比一味体罚孩子来的更有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