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女孩儿们的小花园
今天决定开始读《红楼梦》周边书籍,因为《红楼梦》本身真的好难,而蒋勋的音频曾经确实给过我很耳目一新的感觉。
《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
读《红楼梦》的时候,我们更是在读自己,读自己的一生。
尤其是女孩儿,书中的女孩儿们性格不同,处事风格不同,我们会从不同的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会从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看到自己想成为的样子。那么我们心理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对过去的自己,当下的自己,未来的自己分别有怎样的感慨?
《红楼梦》的地位
经典才是真正的畅销书。《红楼梦》的“畅销”是以300年计的,《圣经》则是以一千年计的。
历史有另一张畅销书的排行榜。
作家迷恋短促的“畅销”,不可能是好作家。
读者迷恋短促的“畅销”,不可能是好读者。
越长大越复杂
读《红楼梦》时,对于十二钗,有人会问,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
林语堂说,最喜欢探春,最不喜欢妙玉。
而蒋勋在读了二三十遍后,他说,他不敢回答这个看起来这么简单的问题了。
人生看来简单,却很难说“喜欢”“不喜欢”。
林语堂的喜欢有自己深受教育思想的体现。他不喜欢,《红楼梦》的作者却不会,他是“悲悯”,是“包容”。
我们早已知道人是多面的,我们不能再单一地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个人,即便是用一句话来自我介绍,这句话里也一定是包含了不止一个词语的。
《红楼梦》则带我们去看一个个不同的生命形式,透过这些生命,我们知道为何“上进”“洁癖”“爱”“恨”。
生命在蒋勋看来还是一种“因”“果”的循环。“因果”循环,有了“慈悲”。“慈悲”是真正的“智慧”。
“慈悲”不是天生的,是看过不同生命的受苦之后真正生长出来的同情与原谅。
这一方面可能经历多的人,年纪大的人更容易看透,不过我们可以有另一种“经历”——阅读。
《蒋勋说红楼梦·序一》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