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日读《禅宗 六祖慧能》感触良多。
慧能是唐代著名的佛教改革者,禅宗实际上的创始人,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思想家。他出身贫寒、目不识丁,以砍柴谋生。一天上街卖柴时,在一户人家的店门口,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后似有多所悟,打听是金刚经,听人介绍是弘忍法师在黄梅传法,遂有了去拜师学法的念头。刚好这个人是弘忍法师的忠实信众,在他的捐赠帮助下,安置好了慧能的母亲后,前往黄梅拜师。
慧能三岁丧父,历经磨难,正式苦难的塑造和大自然的启发,使得他具备了从生活中领悟禅机,有自然现象契入宇宙真理的基础。具有神秘宗教色彩的禅宗,在书中慧能生平的介绍中,处处有着看待人和事在生活中的种种智慧。以下摘抄一些颇有智慧的语言。
1、心在一切在,心空一切空,一切由心生,一切由心灭
心态决定一切,生活的甘苦在于心的分别和体验。生活富足可以享受山珍海味,而粗茶淡饭细细咀嚼也能体验独特的清香和甘甜,忙碌的生活,停下来细细体会鸟语花香。境由心生,一切唯心所造。
2、干活就是干活,干活是一种生活需要,所以心里就很享受,自然就很快乐。
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为了家人努力工作挣钱,可能并不是自己想干的,并不是享受干活的过程。当作为责任时工作是无趣的,而且是有负担的。那么这样的工作并不能带来快乐,怎么能快乐的工作呢?值得思考。
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4、所谓佛的智慧,实际上就是你自己的心,此外再没有其他的佛。人们往往是自己遮盖了本性的光明,迷恋于各种表面现象,受自己情欲的干扰,心甘情愿地受物欲的驱使。
我理解的应该是“知行合一”,所谓的知行合一,就是从心而动,不受外界干扰。
内求诸己,不假外物
5、日常修行,不就是为了去除杂念,降伏妄想吗?因此全身心的劳动就是在修行。
外动而內静的劳作,比起整日表面静坐、而内心心猿意马的修行来,哪个合适呢?
6、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真正的佛是无相的,学佛之人不可执著于外在的形象而迷失自心。
偶像崇拜,人云亦云,没有任何思辨能力,那么就只能迷失在大量信息的洪流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