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祖传经

作者: 万福无极 | 来源:发表于2018-04-14 15:27 被阅读62次

        五祖弘忍向六祖慧能传法的故事。                六祖慧能,俗姓卢。三岁丧父,迁居南海(岭南)。稍大点时卖柴养母。因听人诵读《金刚经》有悟,决心学佛出家。慧能到湖北黄梅参拜弘忍大师学法,初见弘忍,弘忍便问他﹕你是那里人?来这里求取什么?慧能回答﹕弟子是岭南人,来到这里不求其它,只求作佛。弘忍听了随口说你个岭南来的“獦獠”(长相丑陋),哪里能作佛!慧能说:“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身不同,佛性有何差别”,当时岭南是化外之地,非常艰苦。韩愈晚年上《谏佛骨表》被流放做潮州刺史,有诗云: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慧能的回答使弘忍微微吃惊,不便回绝,就 安排他随众劳动,在碓房舂米。慧能乐于从命,终日舂米。当时弘忍的徒众有700人。一天,弘忍集合门人,要大家作一首偈子,察看各人的见地,以便传法。偈就是能说明佛理的诗。大家仰望着神秀,神秀并没有自信,可又不能不作偈子,于是将偈子写在廊下的壁上:“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弘忍认为他并没有得道,原本墙壁是要来画佛像的,后来说就不要画了,把这个偈子留下来,告诉弟子常读此偈虽然不能得道但不至于堕恶道。一些和尚念时,惠能听到了,以为神秀的偈子没有见性,也就作了一偈子,慧能自己不识字就请人写在壁上: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偈子。惠能的偈孑是同神秀的偈子针锋相对的,慧能认为人人所具有的本性、佛性本来就是清净的,只要自识本性,就可以立地成佛,用不着时时勤拂拭,所以不主张渐修而主张顿悟,这就是“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的思想。弘忍看到偈子后装着满不在乎,对大家说这首偈也不过如此,命人擦掉。还向慧能头上轻轻的拍了三下,慧能明白了师父的意思。半夜三更去找老和尚。弘忍老和尚说你来找我干什么?慧能说是你让我找来的,弘忍一看慧能非常聪明,心有灵犀。关上了门用大袈裟围了起来给他讲经,说到《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惠能言已大彻大悟。当晚就把法衣交给他正式传他为禅宗六祖,并为他的安全着想,亲自送他到江州的渡口,吩咐他非要到必要的时机,不要把自己是禅宗六祖的身份讲出来,免得有禅宗的僧人来争夺。虽然是出家人,大家可是还要争夺佛门领袖的。(领导谁都想当)

    慧能来到岭南,在四会一带的猎人中藏匿了起来。整整15年,直到唐高宗年间在广州遇到印宗法师。这年的正月初八,慧能来到广州法胜寺(今光孝寺)。一天,风扬起寺庙的旗幡,两个和尚争论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慧能说:“既非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耳。”慧能的说法,令众僧大为惊叹,引起了印宗法师的关注和尊敬。不久,印宗法师为慧能剃了度。后又召集高僧名师为慧能举行了隆重的授戒仪式。次年春,慧能离开法胜寺,北上到南华寺开山传法。在南华寺,六祖慧能传教说法长达37年之年。其间,韶州刺史韦璩也常请他到城里的开元寺(后更名为大梵寺)讲经。慧能的言行后被其弟子法海汇编成书,这就是被奉为禅宗宗经的《坛经》。在佛教中,只有佛祖释迦牟尼的说法行为记录能被称做“经”,而一个宗派祖言行录也被称做“经”的,慧能是绝无仅有的一个。            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意思是禅是脱离文字的,语言和文字只是描述万事万物的代号而已。这也是为什么慧能大字不认识一个,但是却通晓佛经的原因,只要明心见性,了解自己的心性,就可以成佛。心中有佛,即是佛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五祖传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osl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