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写作最终都要回到朴实无华的文字上来,堆砌华丽的词藻只是骗孩子的把戏,企图通过营造别人不理解来彰显自己的高深莫测,是无聊至极的,力图写出通俗形象,而能引起共鸣的文字才是重中之重。
许多我们从小便见惯了的词语,总会被我们瞧不起,我们认为,用更不常见、更难懂的词语,会显得我们更有文化,所以总有人削尖了脑袋的去搜集那些不常见的词语,并如数家珍般的挂在嘴边,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自己的高水平,而这些人往往视那些从小便习得的词语为耻:那么常见的词我怎么可能用,太幼稚了,别人会以为我是小学生水平的吧!一定要引经据典,不管我理不理解诗书古籍的意境,我也一定要引用才行!别人越是看不懂,就越能够衬托我的不同凡响啊!
其实不是这样的,那些我们从小学课本里学到的词,其实非常了不起,那些词虽然简单,但对事物的描绘能力,却十分强大。
清晨从山里出来,延绵不绝的峰峦,三回九转的山路,清清冽冽的秋风残雨,在细雨中抵怀缠绵。
看到山雨,第一个词想到是空濛,转念又想,空濛是不是太俗气了?太普遍了?山雨濛濛,也是很常见的形容,但我不太理解濛字的意境,因为常见,理解的也不过是字面意思——朦胧、迷茫。
但当我被冷雾拂面,被伸出路面的藤蔓上的水珠溅了个激灵的时候,看向窗外,才发现空濛这个词是多么的奇妙——朦胧的雨雾飘浮在莽莽野林之中,而山巅之上,云雾正随风翻山越岭而来,气势磅礴,汇聚成海。近处,肉眼可见那雨雾中悬浮着的小水珠,叶子尖上更有累积了一夜的雨滴摇摇欲坠,空濛,朦胧而湿润,远处,云海翻滚,壮观奇伟,让人只想乘上浮槎,在天河与云海之间,做一场仙人梦。
而我本出生乡土,是个土气的人,成不了仙,必须要在梦醒之前归来。
在经历过山间涔涔秋雨,便能分辨出每种叶子上水珠形状的不同,芭蕉叶上的水珠是珠帘并排,苍绿松针尖上的水珠,是珠花齐放,晶莹璀璨,而稻谷上的水珠,因为稻芒而破碎浑浊,倒映出的天地,也光怪陆离。
看过山林间形形色色的水珠,空濛,便直击心扉;嗅过春耕时节、孕育着甘甜春草根的新泥,便知道为何芬芳也能用来形容泥土;听过秋日老蝉虫的鸣叫,便能够重新认识嘶哑与苍凉——这些最简单的词,所蕴藏的无极限,却被我们匆匆略过了,真是可惜极了啊。
感知文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