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二零七. 信而后劳其民,信而后谏;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二零七. 信而后劳其民,信而后谏;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作者: 岳洋芊里 | 来源:发表于2021-06-11 19:01 被阅读0次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子夏说:“君子在得到民众的信任之后才去役劳他们,没有得到信任就去役劳,民众就会认为是在虐害他们。君子得到君主的信任之后才去进谏,没有得到信任就去进谏,君主就会以为是在诽谤自己。”

    这里面的2个对仗,说的一个是对上,一个是对下。子夏的说话对象应该是一个中产阶级。或者说是一个中层官吏、知识分子。

    这些人,既要对上侍奉君主,又要对下指使臣民。我们在日常管理中,也经常会发现发生这样的状况,一个小组中来了新成员或者换了领导,这时候,领导所做出的举措,如果过于急躁,双方之间还没有建立足够的信任,还没有在价值观的层面达到认同,他也不知道你是干什么的,然后你就提出了很多严厉的要求,底下人就会说你折腾人,你在故意搞他们,认为你觉得他们不是自己的人想要把他们排挤走……就会出现很多这种各式各样的想法,原因就是:未信。还没有取得百姓信任的时候,所作的一番动作,很容易让百姓误会是来害自己的。

    而对于我们的领导,我们要首先取得对方的信任,才能够给他提意见,提出不同的观点。但如果你还没有取得他的信任,他就会觉得你是在诽谤他、说他的坏话。

    这两者都是非常危险的。

    例如商鞅,指使百姓扛柱子,扛一柱给一锭金子,谁扛给谁。之所以用这么夸张的办法,其实就是希望老百姓能够知道,国家说话算数。这就是商鞅变法做这个事情的意义。

    但这里面有一个需要思考的是,商鞅获得了老百姓的信任之后,他利用这个信任去做了什么样的事?这个是很重要的。

    当一个国家获得了老百姓足够的信任之后,他利用这个信任去推行严刑苛法,让整个国家的老百姓生活变得更加艰难困苦,采用更加严厉的管制措施,最后你会发现。首先,秦国二世而亡。其次,商鞅本人也遭受别人的举报,最后被车裂而死,得到了一个悲剧的下场。

    所以,我们虽然可以取得老百姓的信任,或者可以取得领导的信任,但请不要滥用这个信任。你不要希望老百姓或者领导成为一个傻子,滥用信任去做一些不符合规律的事儿。

    相应的,我们作为每一个人,可以信任领导,可以信任下级,但也请你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够因为这个人,曾经令你取得过信任,所以你觉得他做什么都没有问题。

    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在一个社会当中,永远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否则的话,就很有可能出现商鞅这样的悲剧。

    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子夏说:“大的道德节操上不能蝓越界限,在小节上有些出入是可以的。”

    孔子担心子夏的过犹不及,就在于此了。子夏认为,大的原则不能变,但在小节上有出入是可以的。

    这句话是特别有争议的,有人就觉得这话说的特别的妙,有很多人觉得,子夏这才是得到了孔子真传的人,所以他能够知道无可无不可的这个境界。但是,这句话也埋下了很多的隐患。现在很多人做一些坏事,就会引用这句话,采用了庸俗的用法。比如说:吃吃喝喝有什么问题,不忘家里拿不就好了。

    因此,这样的话很容易引起歧义。实际上,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自己的修为应该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如果你对自己管控不够严的话,很有可能这个小错就变得越来越大了。最后变成一个糟糕的事情了。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 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子游说:“子夏的学生们,做洒水扫地、接待客人、趋进走退一类的事,是可以的,不过这些只是细枝末节的事。根本的学问却没有学到,这怎么行呢?” 子夏听到这话,说:“咳!言游说错了!君子的学问,谁先传道?谁后疲倦?就好比草木一样,是以细节入手来区分为各种类别的。君子的学问,怎么能歪曲呢?有始有终地循序渐进,大概只有圣人吧!

    子游有一天,讲子夏的坏话。

    中国古人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一门功课,就叫做洒扫应对,就是你是不是清晨即起,然后能够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家里来了客人,你能够知道让座,知道给客人倒茶。子游边说,子夏的门人小子,也就这些细枝末节的小事儿干的还可以。

    子游认为,洒扫应对进退是细枝末节的东西,但是那个根本“仁义”这样的东西,他如果没有学会的话,是没什么用的。

    子夏说:如果一个人真的像子游说的那样,有始有终,既有根本,又有洒扫应对,这样的一个高级的状态,那只有圣人自己了。

    所以,他认为子游对子夏的门人提出来的这些要求,太过分了。这不是一个对于学生所应提出的要求,而且,至于哪个是根,哪个是本,还不一定呢。有可能,你设想的仁义是根本,洒扫应对是上面的枝节,那有没有可能说,最终我们的目的,长一棵树长到最后的目的,就是为了开花结果,而开花结果的部分实际上就是在上面的枝节上。

    那么,哪个是本,哪个是末?所以,不能够这样轻易得评判我得学生。

    也可能双方,都是只在孔子那里学到了片面得一部分,所以产生了这样的辩题。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子游认为子夏的门人整天只会洒扫应对,而子夏的回答就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洒扫应对里的大道多着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二零七. 信而后劳其民,信而后谏;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mmve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