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远在上海的侄女今年本科毕业,即将去美国读研。平生就这一个侄女,也没有女儿,且她长的像我,从某个角度而言,我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影子。关心可想而知,有钱有物总会惦着她,想着她。
可最近发生了一件事却让我大跌眼镜:她已经定好了去美国的机票,我却不知道她被录取读研,反倒是别人转告我。我在为她高兴之余又满心失落:到底不是我生养的女儿,再怎样对她都换不来一颗如我所是的真诚之心。
与此同时,我面临一个选择难题:我要不要主动向侄女表达祝贺,并送上一个恭贺的红包?
内心两个声音开始打架:
甲说:出国读研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无论如何你都要有所表示,并且她在国外生活学习要花费一笔不小的资金,在最关键的时候你这个唯一的亲姑姑应该助她一臂之力。
乙说:为什么要给?她不告诉我,说轻了是心里没有我,说重了是对我的不尊重。再说,我可以全当不知道,一分不给也说的过去。
甲说:别那么小气,不给你会留遗憾的,人的一生能有几件大事?以后说起来这是一个缺憾,不仅会影响我和她的交往,而且会影响我和弟弟的情感。毕竟独生子女,错失便没有补救的机会。
乙说:没有机会就不补救,她已经是二十多岁的成人了,说都不说,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我干吗低三下四去送红包?是我钱太多没地方用?放心,我不会遗憾!
思来想去,我勉强告诉自己:别计较她的不告知,或许她有难言之隐,你应该学会包容和接纳,该给的钱还是照样给,一分也不能少!
最后红包给了,换来一声谢谢。但我并不开心,我的做法实在是剃头的桃子——一头热,从此内心冲突不断,后悔自己的多情,后悔自己没有原则,画蛇添足,多此一举。既失了金钱,也失了尊严。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2
我又在内耗,这种内耗常常在我的身体里发生、发酵,绕动情绪,破坏宁静。原因就是对自己的抗拒,既抗拒自己的想法,又抗拒自己的行为。我知道要消除没完没了的自我争斗,就得学习彻底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好与不好,这样或那样。
可是接纳自己谈何容易。这些年的学习一直是为了这个目的,但内心深处始终有一个坚硬的堡垒无法穿越。
持续的学习让我明白:自我的不接纳只是果,因在父母身上。因为我来自于他们,灵魂里渗透着他们的基因,过往他们用态度的刻刀为我雕塑了一尊石像,他们的肯定和接受写进了我的肌肉,否定和拒绝也刻时了我的细胞。尤其是强势的母亲对我的影响根深蒂固。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与自我和解,必先实现与父母的和解,与过往的他们握手言和。
事实上,近几年我一直努力与父母和解,然而接纳自己尚且不易,接纳他们更是难上加难。
每当与母亲发生冲突,我便会用理智告诉自己:包容、理解她,她不稳定的情绪和暴躁的个性与她的成长经历有关,与重男轻女的传统文化有关。
但自我提醒与安慰只是大脑的运作,情感总是拒绝接受。
我常常不由自主想起六岁时的那双筷子。在那个简陋的小方餐桌上,母亲像变魔术一样拿出了一双嵌满花纹的精致小塑料筷子,我和弟弟同时伸手去抢夺,但母亲连看都不看我一眼,径直给了弟弟,并对我说:你不用想,这不是你的。那一刻我像泄了气的皮球,眼巴巴看着弟弟眉飞色舞拿着那双筷子边吃边玩,心里充满了失落和嫉妒。没多久便鬼使神差出手抢夺过来。伴着弟弟的嚎哭声,母亲在我身上又跳了一段疯狂的“舞蹈”。
那个记忆刻在了我的心灵深处。很长时间我愤愤不平:母亲为什么就不能给我也买一双?不就是一双小小的塑料筷子吗?如果真有心,再多花那么一点点钱又算得了什么?
每当想起这些,不断学习成长的我就告诉自己,那是重男轻女的文化所致,不能全怪母亲。但内心有个声音会大声抗辩:文化的影响固然重要,但无论如何我也是她的亲生女儿,和弟弟相比,当不上手心,那也是手背,即便有区别,也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何以天壤之别?我是不是她领养的孩子?
我一直努力做着与母亲和解的功课,但总觉得有些牵强,内在有一股力量在抗拒,不能让我真正靠近她,可是为了和解我又强迫自己靠近。这让我对和解产生疑问:和解是这样的憋屈?什么是真正的和解?
3
带着这些问题,我请教了心理学专家沈家宏老师,他详细讲解了和解的要素和步骤,他说,和解包含理解、接纳和爱三个部分,当内心生发出爱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和解。
以前我一直以为母亲对我的态度仅仅是因为重男轻女传统观念对她的影响所致,当我在沈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画出家谱图时,我发现了一个对我产生重大影响却一直被我忽略的秘密:我的大弟在我很小时不幸夭折,因为链霉素过敏而死亡。
我的心开始颤抖,悲哀袭上心头。这似乎为我无法靠近母亲的困惑找到了答案:影响母亲对我态度的原因并不仅仅是重男轻女的文化,还有家庭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她把因丧失而产生的愤怒迁移到了我的身上。
我发现了影响我成长的巨大家庭动力。难过之余我很清醒:必须在这些重大事情上与母亲和解,不仅是因为要爱自己,也因为我要帮助母亲去疗愈那个一直在溃烂的伤口,从没有完成的潜在哀伤中走出来。还因为我要彻底切断这些影响的代际传承。
带着我对和解的进一步了解,我尝试去理解母亲当年丧子的伤痛:当魔鬼突然从怀里夺走心爱的儿子,该是多么的绝望和措手不及,她能挺过来实属不易。
我再尝试设身处地去想象:或许她以为弟弟之死与我有重大关系,因为我的存在而分散了她的太多精力,使得照顾不暇才导致了弟弟生病,直至惨剧的发生;或许她有太多的后悔,后悔使用了链霉素,后悔在最初出现过敏反应时又追加了一针链霉素,最终把弟弟推上了绝路。这些后悔带来的内疚是怎样折磨着她,让她在水深火热中生活了许多年?
但是内心有个声音立刻哭泣着呐喊:难道这些责任都该我承担吗?难道当时只有两岁多的我不需要她的照顾吗?难道是我让医生又追加一针,夺去了弟弟的生命吗?难道我能主宰上帝之手,扭转悲惨的发生吗?……无数个难道不仅没有让我接纳,反而更加怨恨。
理解谈何容易!隔着时空和身体的界限,我无法真正进入母亲的内心世界,看见她当年的所思所想,也无法接纳她对我的所做所为。
时空宏大无边 理解谈何容易4
理解如此之难,接纳如何进行?怎样实现真正的和解?明晰道理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当理解母亲受阻时,我记起沈老师的那句话:接纳自己的不接纳。于是我提醒自己:搬走障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得经历一个过程,给自己时间和空间。不着急,慢慢来。
我尝试换个角度来思考:既然我无法理解当年的母亲,那就先来理解我自己吧。
当我用心审视自己,我看到了自己的不简单:在那些艰难和不断被指责拒绝的日子里,小小的我是怎样一边承受着生存危机,一边察颜观色生存下来的?我看见了自我抗争和努力的许多画面:努力讨好母亲,做一个乖巧的女儿;努力压抑自己的需求,去换取母亲的笑脸;甚至到目前为止,我都在拚尽全力证明自己:我是一个好孩子,我是值得被爱的!
如此的忠诚于父母,如此的想往好处做,我看到了自己的良苦用心、非凡努力和卓有成效,堪称一个自我救赎的践行者。我为自己的努力成长感到骄傲和自豪!
于此我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了自己,看到自己的资源便启动自我接纳程序:承受了这么多的责难和不公,不接纳母亲的过往行为实属正常,在不接纳的情况下还想办法去主动和解,实现内外一致的安宁与和谐,你尽到了最大努力。因此允许自己有不舒服的感受存在。
5
一想到“允许”,我的心便豁然开朗,思维愈加活跃起来,更多的允许在大脑浮现:
我允许自己不能更深的理解她,因为我和她是两个不同的大脑,况且相隔几十年的时空,我不是她肚子里的蛔虫,无论我怎样努力,也做不到完全理解。
我允许母亲做她想做的任何事情,那是她的权力,也有她的理由。
我允许自己且行且思考,且行且徘徊。
我允许这个世界发生任何事情,一切都是机缘。
说来也怪,当我打开允许之门,便看到了母亲的许多好处:
她其实也挺疼爱我的,当我生病的时候,她日夜守护在我的身旁,为我担茶递水;当她情绪回归正常,会搂着我心疼哭泣,向我赔理道歉;文革那些年她遭遇了许多不顺,不仅失去了心爱的儿子,还陪丈夫去蹲了五七干校;因为家庭出生不好,她失去了重要的竞升机会;她拖着三个孩子,既要工作又要理家,还要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没有她的全心付出,就没有我的今天。
想到今天的生活,感恩之情便油然而升。
我发现我心中的冰雪开始融化,开始愿意去理解、接纳她,有一种想走近她的渴望在蠢蠢跳动。
一切都在自然而然中发生,如高山流水。我好奇:一个“允许”竟带来如此大的转化,“允许”到底携带着怎样的宝藏?
允许让我敞开心胸,放下所有6
我主动打电话给母亲,这次的心情与过去截然不同,没有了委屈和“孝顺”的捆绑,取而代之是愿意和自由。
母亲对我说,我的闺蜜好友“玲”把我和父母越南游的照片放大了四张,昨天送到了家里。她对玲说:”你给我放这么大的照片,我死了谁替我保管?会不会有人因为怨恨而砸了她呢?“
我感受到八十三岁的母亲话语里无法回头的无奈和自怨自哀的遗憾。那一刻我心中泛起了心痛的涟漪。融着电话我张开双臂拥抱她说:“老妈,别这样说,人生就是一个过程,有直路也有弯路,但我们每个当下都在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你们走后,我会把照片取过来悉心保存。”
她说,你只把你和我们的合影拿走,我和你爸的先暂时挂在我们卧室,等我们走了你们就随便吧,到时丢就丢了,人都没有了,还顾得了什么呢?
我真诚说,老妈您别担心,到时我会全都拿过来!
她怀疑说:你会都拿去吗?都拿去你放得下吗?你家窗台上早就摆满了照片,还有我们的位置吗?
我理解她的画外之音,暂钉截铁说:“有!我会留出你们的位置,并且是重要位置!”
这是我的心里话。在学习心理学许多年后,我清晰知道:父母是我的生命之源,给他们留出重要位置,就是给我自己留出重要位置。因为我的生命里留着他们一人一半的血脉,并且代代相传。
此刻,我感受到我的心瞬间飞越一千多公里的空间距离,冲破层层阻碍与母亲的心紧紧贴在了一起,因为理解,因为接纳,因为允许,更因为这些元素升发出来的爱。我知道,在这个当下我与母亲达成了真正的和解。
我细细品味和解的滋味:甜蜜而不肥腻,轻松而不失厚重,温暖而不觉憋闷,抱持而不被捆绑。我想,这也是我与自己和解的味道吧。
多少年来我一直努力行走在与自己和解之路上,如今尝到了她的甘甜。多么美好,令人回味。心中充满了感激和喜悦。
其实,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分离,不断失去,不断期待,不断受阻,一边为撕裂痛苦流涕,一边咆哮着永不放弃,立足当下,与过去言和,与未来握手,不断自我修复创伤,建筑强大自体,从依恋走向独立的曲折过程。
为了实现内心独立,我必须不断“和解”。
本人在简书上发布的文章均为本人原创。欢迎阅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