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志于道”,是有志于大道。
前面知止,就是知道自己是干啥的,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人,知道自己要去哪,这个明确了,才能定,就是志有定向,方向明确,才能开始起步,否则就是盲目、仓皇。有使命感。
根据德的标准来行事。在德的标准上,我们一定要先主观,再客观。凡要求别人的,客观的,先要求自己,主观一下,看看自己能不能做到,认真想想自己能做到的标准和范围,把这个要求自己的标准确定下来,按这个范围去据于德,就比较据得住,这就是你的“道德根据地”。
始终一颗仁心,不离开仁。
今天的职业社会,就各有各的技艺。
能有志于道,有使命感;对自己有道德标准要求;有仁心,能爱人悯物;有一技之长,能贡献于社会,自立自强;这四条,就是做人做事的标准了。
有志于道。有自己的使命感,用使命感来驱动,其实把自己行为的源动力落实好,能落实好自己的目标。每一件事都是和自己的最终目标方向是一致的,没有太大的偏差。越早知道自己的使命越好,越坚定自己的使命越好。就好比去攀登一座山,没有使命感,就不知道该去做什么,不坚定就会遇到困难就停下来,最终时间到了,或者没有找到爬山的路,或者没有登到更高的山看到更好的风景。电力事业,伟大的事业,多做奉献社会企业的事情,节能减排,安全高效,能够致力于更精细精益管理。找到自己的路,自己该在这条路上如何停,如何更新动力,如何面对挫折,这些都是自己需要每天思考践行的事情。在和家人的互动,在家庭排列方面的践行,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自己的传承使命如何承担。更好理解沟通长辈,更好陪伴爱护爱人,更好支持鼓励孩子,自己不要光说,要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在原则的确定,在具体的选择上保持平衡,或者说提前考虑好,提前沟通安排好,保证相得益彰。
从改变世界,改变别人,改变自己到接纳自己,接纳别人,接纳世界,这其中的变化就是自己的心境变化,如何更平静,如何更稳定,这些都是自己要经历的。特别是在日常德行的反省中,多考虑多落实。
每天写这些空洞无物的言论,对自己的思维没有变化,对自己的开拓没有帮助,对自己的践行没有帮助,还是不要多做,还是想着如何践行。把每天的践行落实好,自己的时间,自己的精力就是做该做的事情,就是这样,不去想别的,就是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做到位。
有目标,对自己有道德标准要求,对别人有仁人仁心助人之心,自己的能力在不断打磨提升,四者能够有效融合,自己就是这样的路去拓展。走了原则,走了目标,走了立身之本,有了帮助能力,自己就好好做自己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