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1031 223 道德仁文

2018-1031 223 道德仁文

作者: 山水入风云 | 来源:发表于2018-10-31 06:12 被阅读0次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志于道”,是有志于大道。

前面知止,就是知道自己是干啥的,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人,知道自己要去哪,这个明确了,才能定,就是志有定向,方向明确,才能开始起步,否则就是盲目、仓皇。有使命感。

根据德的标准来行事。在德的标准上,我们一定要先主观,再客观。凡要求别人的,客观的,先要求自己,主观一下,看看自己能不能做到,认真想想自己能做到的标准和范围,把这个要求自己的标准确定下来,按这个范围去据于德,就比较据得住,这就是你的“道德根据地”。

始终一颗仁心,不离开仁。

今天的职业社会,就各有各的技艺。

能有志于道,有使命感;对自己有道德标准要求;有仁心,能爱人悯物;有一技之长,能贡献于社会,自立自强;这四条,就是做人做事的标准了。

有志于道。有自己的使命感,用使命感来驱动,其实把自己行为的源动力落实好,能落实好自己的目标。每一件事都是和自己的最终目标方向是一致的,没有太大的偏差。越早知道自己的使命越好,越坚定自己的使命越好。就好比去攀登一座山,没有使命感,就不知道该去做什么,不坚定就会遇到困难就停下来,最终时间到了,或者没有找到爬山的路,或者没有登到更高的山看到更好的风景。电力事业,伟大的事业,多做奉献社会企业的事情,节能减排,安全高效,能够致力于更精细精益管理。找到自己的路,自己该在这条路上如何停,如何更新动力,如何面对挫折,这些都是自己需要每天思考践行的事情。在和家人的互动,在家庭排列方面的践行,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自己的传承使命如何承担。更好理解沟通长辈,更好陪伴爱护爱人,更好支持鼓励孩子,自己不要光说,要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在原则的确定,在具体的选择上保持平衡,或者说提前考虑好,提前沟通安排好,保证相得益彰。

从改变世界,改变别人,改变自己到接纳自己,接纳别人,接纳世界,这其中的变化就是自己的心境变化,如何更平静,如何更稳定,这些都是自己要经历的。特别是在日常德行的反省中,多考虑多落实。

每天写这些空洞无物的言论,对自己的思维没有变化,对自己的开拓没有帮助,对自己的践行没有帮助,还是不要多做,还是想着如何践行。把每天的践行落实好,自己的时间,自己的精力就是做该做的事情,就是这样,不去想别的,就是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做到位。

有目标,对自己有道德标准要求,对别人有仁人仁心助人之心,自己的能力在不断打磨提升,四者能够有效融合,自己就是这样的路去拓展。走了原则,走了目标,走了立身之本,有了帮助能力,自己就好好做自己的事情。

相关文章

  • 2018-1031 223 道德仁文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志于道”,是有志于大道。 前面知止,就是知道自己是干啥的,知道自己要...

  •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 “仁”是儒家倡导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即以人为本,富有爱心。“仁则荣,不仁...

  • “忠侯”曹仁故事

    “忠侯”曹仁故事 曹仁(公元168-223年),字子孝,是曹操的叔伯兄弟,年轻时就喜欢弓马射猎。东汉末年...

  • 仁者无敌,学会微笑

    “仁”是两个人合在一起互相帮助,“仁”是属于道德范畴,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

  • 岳鹏之举德道修真☆

    国学三大家中心思想 : 【禪悟@仁義道德慈悲虚怀】 道家道德 释家慈悲 儒家仁義

  • 《道德经》摘抄与思考19、20章

    《道德经》摘抄与思考19、20章 文:Recycler 35/235.3647 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

  • 2018-10-07

    人者,“仁”也 人者,“仁”也,仁义道德的“仁”。“仁”是会意字,许慎《说文解字》里面讲,“仁”是“亲”的意思...

  • 曹仁

    曹仁(168年-223年),字子孝,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操从弟(从祖弟),三国曹魏名将。 曹仁好弓马骑射,少...

  • 道德仁艺

    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孔子看来,人的一生只需要有四件事就够了。《论语》中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

  • 曹仁(168-223)——魏书

    1、曹仁字子孝,太祖从弟也。少好弓马弋猎。后豪杰并起,仁亦阴结少年,得千余人,周旅淮、泗之间,遂从太祖为别部司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1031 223 道德仁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mqh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