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最初是由莫提默·J.艾德勒编写,后经查尔斯·范多伦修订而成。此书历经七十余载而不衰,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在没有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很自信自己的读书技巧,毕竟在校读书二十年有余,从小学到研究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算是年级中的佼佼者,说自己不会读书,不仅自己不会接受,别人也不信(毕竟学霸身份在那里,手动滑稽)。更何况在学校受过专门的训练,自己平时也爱看书,读过很多书,在书中汲取过很多营养,学到很多知识,因此一直对自己的阅读能力有信心。然而在读了这本书之后,的确有些羞愧,不得不承认,自己还是不能算会“读书”。不是不会,而是没有系统的学习、研究和整理过如何阅读一本书。 这本书把读书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这四个层次关系是逐渐递进的,意味着较高的层次包括较低的层次,即第一层次的阅读并没有在第二层次的阅读中消失,第二层次又包含在第三层中,第三层又在第四层中。事实上,第四层是最高的阅读层次,包括了所有的阅读层次,也超过了所有的层次。在书中,基础阅读指的是具备识字读文的能力,知道每个句子在说什么,这本书的大体内容是什么;检视阅读指的是如何梳理一本书的详细内容,以及它是如何被写出来的;分析阅读指的是在知道一本书的大纲主旨之后,如何去评论一本书;主题阅读指的是系统化的阅读,即能够依据一个具体的主题提取出不同的议题,然后进行对比分析阅读。 这四个层次,看起来很简单,容易操作,其实不然,比如基础阅读要求具备识字读文能力,对于很多发育正常、不存在智力缺陷的人来说,可能觉得这个很容易:我们在小学阶段就完成了,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基本不存在阅读障碍。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一般我们在说识字读文很容易的时候,基本都有一个默许条件,即我们是在用我们的母语或者一种日常语言在学习。倘若这种语言不是我们的日常语言呢?倘若这种语言不是文字而是图形呢?倘若这种语言不是可见的文字或图形,而是看不见的电磁波呢?问题是不是一下变得复杂起来了?要具备识字读文的能力是不是一下变得困难起来了?想想我们在校期间被英语困扰的死去活来,整日背单词、背句子、背课文,结果还是学不好英语,是不是具备识字读文能力就显得没那么容易?对英语语言,我们是在知道映射关系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即我们知道每个单词对应的中文意思,以及相关语法结构和语义逻辑。就算这样,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在这种确定的映射关系下,还是学不好。至于那些不确定的词法结构和语义含义,是不是更加困难?所以很多考古的、搞破译的,在面对一种新的文字、一种新的符号或记号时,往往需要花很多时间去猜,去破解。二战时期,盟军对德国恩尼格玛的破解,历史学家对甲骨文、对西塞塔的象形文字的破译,在聘请了顶尖的人才的情况下,仍然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见,要正真做到任何时候都具备识字读文能力,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更遑论要真正做好后面的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了。尤其是主题阅读,很多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一个主题下面有哪些议题,也不知道需要查阅哪些书籍、通过何种途径去弄清楚各议题的具内容。至于将各议题对比分析,找出各自的差异、应用场合、相互关系,结构化,形成体系,就更加困难了。所以,那些大师级人物,不仅是天赋秉异,智商超群,学识过人,更是品德压人,坐得住冷板凳,潜心研究学问。因为方法、技巧就那些,花点心思大家都可以学会,而在这些“奇技淫巧”之外,更是一种坚持:对于同样的事情,不失枯燥,持之以恒,一直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高涨的研究热情,对这些看似相似、其实不同的事物,能够进行反复比较,反复总结,反复归纳,反复实践,理论化,体系化,以臻完美。这种品格的力量,才是我们真正敬畏的,难以逾越的。 当然,一本实用的书,一本好书,除了告诉你理论方法外,还会教你如何实践,并进行操作演示,本书也不例外。在文中,就有专门几章详细介绍如何对书籍进行分类,对于不同类型的书,如何进行阅读,比如如何阅读传记与自传、如何阅读关于当前的事件、如何阅读哲学书等等。在书的末尾,还提供了一些练习,帮助读者去进一步理解和运用作者介绍的方法。除此之外,作者还贴心附录了一批书单,方便读者阅读,减少择书成本。 总之,这是一本研究阅读技巧的书,同时也是一本可操作性极强的阅读指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管你出于何种目的,从何种角度出发,你都能从中获取巨大的收获,它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好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