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几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沌沌兮,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道德经》
人并非生来就有分别心,是成长的过程中,成人的观念注入了孩童的内心,让孩童有了恭敬与失礼、善与恶、美与丑、好与坏....的差别之心,有向往与厌弃的相对认知观念。
老子在《道德经》里多处提到“婴儿”的状态,就是想告诉世人,世上本没有好与坏之分,是人的执念才让万物有了分别,而正是在这种分别之中,人有了烦恼,有了不快乐。
如果我们能努力生活时,始终淡泊名利、坚守本心,只看重生而为人的过程,而不计较结果,我们才能真正的自由自在。
有多少人在物欲横流的当下,被物质的欲望所裹挟,成为了物质的奴隶,在追逐的过程的逐渐迷失自己,内心空虚,精神枯萎。数不尽的衣服,戴不完的珠宝,有了一套房子还想要另一套,艳羡着别人的富足,不平世间的不公。
虽说我们没能修炼一颗“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的淡泊之心,但我们也可以保持好自我的本性,基本的物质保障即可,不必太过奢求。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各自有各自的造化,不羡慕也不唾弃,尊重一切的不同,“存在即合理”,人生在世,一切都是自作自受,有因必有果。
生而为人,物质的富足只是短暂生命的一隅,我们更要看重精神的满足,唯有精神世界的富足,我们才能真正自由,翱翔于万籁星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