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斤的读与写:我读《奇特的一生》

一斤的读与写:我读《奇特的一生》

作者: 一斤的自娱自乐 | 来源:发表于2018-01-23 16:58 被阅读0次

《奇特的一生》感悟一(效率与劳逸结合)

我们对于工作繁重,成果斐然的人士常怀有两个误区:1.觉得他们投入大量时间到工作中去。2.由于投入了大量时间,他们的业余时间往往被压榨,除了工作,毫无生活乐趣。这些看法当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实际情况往往出人意料。

低效盲目的工作拼的是时间,高效有序的工作拼的是效率。根据柳比歇夫(注1)的时间记录,他一生工作量最大的年份,平均每天花费在工作上的时间是5小时29分,而一般年份平均每天工作4小时40分。这个时间看起来并不难达到,难的是全部用之与有价值的事,并且高效持久。《奇特的一生》的作者格列宁认为:常人只要保持每日真正有价值工作时间超过2小时,并且肯坚持日积月累地做下去,他的目标就可以通过2小时不断推进到完成,“善于工作的人,时间总是够用的”。

格列宁还说:“真正的高手一定懂得劳逸结合”,柳比歇夫的工作守则验证了这一观点,他说:“一累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睡得很多,10小时左右。”从这两点看,这位科学家比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善于休息,绝对不是那种牺牲健康来成就工作的人。还有其他原则:“把累人的工作同愉快的工作结合在一起。”正是由于压力大,才需要调剂,才需要做更多自己喜欢做的事来放松自己,生活中的情趣多了,才有更大的热情来应对那些艰难的工作。而不少人则形成了恶性循环:生活越没有情调就越没有激情,越没有激情就越缺乏热情,越缺乏热情就越不肯工作,这就使得工作没有意义,生活更没有意思。善于工作的人,往往是有很多业余爱好的。我特别欣赏书中形容的一种工作状态:“他似乎无所事事,因为他从不来去匆匆,从不说自己忙,然而他却比我们任何人都干得多。什么时候干的?不知道”。

【摘抄】

1.一个人放弃了自己,往往是从生活上失去了自律性开始的。

2.你只是看上去努力而已。

3.一切都不是我们的,而是别人的,只有时间是我们自己的财产。

4.善于工作的人,时间总是够用的。

5.如果我们自己慢吞吞,那么生活就不等人。

注1: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1890年4月5日--1972年8月31日),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毕业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一生发布了70余部学术著作,从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到昆虫学等。业余时间研究地蚤的分类,还写过不少科学回忆录。 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五百多印张。五百印张,等于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他不顾政治迫害,做了大量工作来反对和批评当时属于苏联生物遗传学主流的李森科主义。还应用数学方法来研究生物分类学。

《奇特的一生》感悟二(伟大目标与达成方法)

如果想持续高效的工作,必须要有伟大目标的支撑。“但伟大目标不是人人都能树立的,书里说:一种人很容易找到使命感,一种人必须被有使命感的人驱动才能前进。所以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要么是自己找到使命感,要么就是与有使命感的人同行。

我认为第一种人少之又少,第二种人才是人间常态,常人往往与世沉浮,缺乏主见,与其要求他们自己树立远大目标,不如借助于环境的力量感染人,在人人争先的风气中,常人亦能获得成功。

空有伟大目标,不能付诸实践的人,亦是庸才。实现伟大目标,首先要善于分解目标。宏图远志固然催人上进,但路途太远,则容易忘了为什么出发。当长久努力看不到回报效果,人难免会产生倦怠之情。书中说:“所有伟大目标,必须分解为一系列可以看到的步骤,你每天推进一点点,就会离目标近一点点,这种不断推进的感觉会让你更好地坚持你的目标。”

实现伟大目标,还需要正视自己,尤其要坦然接受自己的缺点。年轻气盛时,人人都心怀梦想,踌躇满志,在“超人想象”中对自己的缺点视而不见。要知道“把自己的弱点,恶习,空虚等统统暴露在众人面前和自己前面是需要勇气的。”但若避而不谈,则更谈不上修正改过。人的进步总是从正视自己的缺点开始的:正因为智力平平,才需要更加努力;正因为缺乏意志,才需要远离诱惑;正因为反应迟钝,才需要不断磨练... ...

实现伟大目标,必须要耐得住寂寞。现在看来功成名就的柳比歇夫,当年不是没有过犹豫徘徊:“再过若干年,在那正义必然胜利,恶行照例受到惩罚的美好将来,一切都好办,但眼前,人人都可以向他提出:“瞧,结果怎么样,值得这么做吗?”最可怕的怀疑是自己我怀疑,最难走的路是一人独行。柳比歇夫曾被人当做怪物,他也不拒绝这一称呼。苏格拉底也曾被人当做怪物。但柳比歇夫懂得,一旦独树一帜,就不能很快得到人们的理解。无怪乎王尔德曾说:“当人们马上同意我的意见时,我就觉得我的意见是不正确的。”喧哗是粉墨的浓妆,寂寞才是人生的常态。

实现伟大目标,要学会对自己进行评判。柳比歇夫这样的人从不期待别人的赞扬,他学会了自己对自己做出公正的评判。人人都可以欺骗,唯独自己不可欺骗。中国哲人对这方面也有不少论述:“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外界的评价终究是过眼云烟,唯有内心的尺度才是你行事的标杆,你就是你自己最高的审判者。

【摘抄】

1.之所以我说很多人目标是空想,就是没有找到接近目标的路,或者他们想了一条路,然后半路上又不停地怀疑自己是否走对了,是不是还有更快更好的路,这样的人,都很难真正拥有伟大的目标。

2.不走捷径,就是捷径。

3.最好不是去震惊世界,而是生活在世界上。

4.谁同现实妥协,谁就对未来没有信心。

5.他播种,明知看不到发芽。

6.柳比歇夫——一个医生都不断成长的人。

7.在17世纪,开普勒可以安慰自己说:“我写书是为了给人读的,现在读还是将来读,不都一样吗?它可以等上一百年,要知道,连上帝也等了6000年才等到了理解他工作意义的人。”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 一斤的读与写:我读《奇特的一生》

    《奇特的一生》感悟一(效率与劳逸结合) 我们对于工作繁重,成果斐然的人士常怀有两个误区:1.觉得他们投入大量时间到...

  • 一斤的读与写:我读《奇特的一生》

    《奇特的一生》感悟一:效率与劳逸结合 我们对于工作繁重,成果斐然的人士常怀有两个误区:1.觉得他们投入大量时间到工...

  • 我读《奇特的一生》

    柳比歇夫是一个前苏联生物分类学家,除了主业外他还做了很多别的事情,他的工作规模已经相当于咨询、救济总局、学术服务局...

  • 我读《奇特的一生》

    奇特的一生作者: 【俄】格拉宁译者:侯焕闳 唐其慈类型: 纪实 / 个人管理阅读时间: 3小时 开篇 最早知道这本...

  • 我读《奇特的一生》

    最初接触到这本书的时候是因为当时急需学习时间管理方面相关的内容,而看到过的许多文章中都提到了这本书,让我一度以为这...

  • 读《奇特的一生》

    不知道是何原因,进去小组之后,感觉时间不够用,而且还感觉到身体很疲惫。总觉得高中都没现在这么这么累。 ...

  • 读《奇特的一生》

    “一生忠于一个目标,柳比歇夫自己是幸福的,在别人眼中,也是令人羡慕的。” 这本书快速的看了一遍,后半部分真的是...

  • 读《奇特的一生》

    很庆幸在这个年纪,有幸读了《奇特的一生》这本书。说实话,这本书刚开始并不是那么好读,但熬过前几章之后,就会豁然开朗...

  • 读《奇特的一生》

    文/枫言 《奇特的一生》是一本关于俄国科学家柳比歇夫的纪实中篇小说。 最先听说这本书,是在十点课堂李源老师的说书节...

  • 读《奇特的一生》

    理解一个人或者一个事物最好的方法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不同的人从柳比歇夫身上有都看到了不同的他,一些人认为他是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斤的读与写:我读《奇特的一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nbs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