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离婚了。
离婚那天,天气晴朗,民政局外,站着那个他,陌生的还不如自己的一个客户。签字,领证,道了声再见,潇洒的转身离开,一如她在职场上的洒脱果断。
她为什么要离婚?性格不合。简单不能再简单的四个字,却藏着多少悲伤和酸楚。她在职场上历练果断,可是回到那个家,她却像个孩子一样,或者说想做个孩子,渴望被关爱,被宠,被捧在手心里。而他呢?总是把所有的情感藏在心里,开心也好,悲伤也罢,总是沉默不语,好像她无论干什么,都不会引起他的兴趣。刚开始,他们有了矛盾,她开始歇斯里地,让自己的情绪像洪水一样,不管不顾的发泄出来。他不吭声,逼急了就关机,晚回家,早离开家。最后她累了,他们就冷战,一个人一个房间,不像夫妻,却更像不见面的合租人。再最后,就有一个人受不了这种日子,主动提出了离婚。最后,两个人安静的离婚了。
她常想,自己为什么在工作上游刃有余,可以左右逢源,把同事关系,领导关系处理都恰到好处,为什么在感情世界里,自己却如此具有挫败感?
有一次,她偶然看了一本心理学的书,才恍然大悟。从小她的父亲就希望有个男孩,以至于她名字都是男性化的。从小她就在姥姥家长大,特别需要父母关爱,父母拥抱,父母呵护的时候,她没有得到。所以她的内心才极度没有安全感,这么多年来,她其实一直渴望找到一个父亲一样的男人来爱她,宠她。可是她遇到的那个男人,却是一个逃避型依恋关系的人,也就是说,在人际关系中,出了问题,他只会逃避,关机,消失,他总是觉得不去管它,这个事情就会结束。这个女人却是焦虑型依恋关系,她找不到这个男人,她会电话轰炸,到处去找,会发疯,他的拒绝,让她感觉回到了童年,为什么那么久见不到父母?为什么他们不来看她?丈夫的逃避重现了父母离开的场景,只不过她长大了,可以想办法去找到他,去问,去弄明白。
后来,她明白,前夫的童年过的也不是很快乐。父母经常吵架,他一看见他们吵架就逃跑,跑到邻居家玩耍。不幸福的童年造就了他成年后,遇到问题,总是想逃避,躲着。她明白不是自己不够好,他们才离婚,她明白不是自己的一个人问题,他们才离婚,问题的根源就是他们不合适。她需要一个极度有安全感的男人,而他不是,他也是一个需要被宠爱的男人,他连爱自己的能力都没有,怎么可能具有爱她的能力。
这么想着,她开始释然了,自己喜欢上烹饪,一个人吃饭也许会孤单,但是餐桌丰盛,内心会增添更多喜悦;她开始跑步,三公里,六公里,十公里,半马,瘦了很多,也认识了很多热爱运动的跑友;她开始化妆,学习打扮,不再是那个邻居大姐姐,而是职场ol;她开始经常回老家,看望年老的父母,开始跟他们敞开心扉,聊自己的工作,聊自己的趣事,不像以前那么拘谨…她终于把以前那个自己给放下了,虽然现在的她,每天都忙的昏天暗地,职位越来越高,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但她好像过的开心了,不再像个离婚女人,不熟悉她的人打眼看她,像极了二十四五的姑娘。也许心开阔了,人也轻松了吧,人或者可以貌相的。
有一天,她在海边跑步,早上的空气特别清新,海鸥时不时从头顶划过,汗珠滴滴答答的从头发上留下来,电话响了,“亚男,我是师兄,明天去你的城市出差,晚上聚聚吧。”她欢快的答应了,心却噗噗的加速了跳动,电话那头的师兄,是她唯一的师兄,是那个一直对她好的师兄,是那个也刚刚离婚的师兄…
也许你认为这个故事是杜撰的,也许你认为这个故事就是我,事实重要吗?也许在婚姻里我们都经历过迷茫犹豫,也许在与父母的关系中我们都经历过误解隔阂,哪又如何呢?重要的是,我们要跟自己和解,和自己的父母和解,心里舒服了,走的路自然平坦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