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听书《心太软之人,便是无福之人》感受颇深,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做出错误的人生选择而后悔不已。
从小农村长大,没见什么世面,又一直是乖乖女,父母说什么,就听什么,做什么,大家公认的好孩子。
16岁,第一次离开爸妈上寄宿学校读书,一切都不习惯,特别是在人际交往上没有定力,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本来周末我自愿自费参加了校内一项技能学习班,爸爸无条件的支持了我,因自知课堂里学得不够好,想弥补自己的不足。
一个周末,早上去参加学习的路上,遇见了与我关系较好的室友,说:“周末了,我们一起去玩吧”。当时心理很纠结,一是怕拒绝室友的好意,本来我出门在外没啥朋友,我们也不是每周末都去玩;二是怕耽误学习,心里觉得对不起爸爸。后来我还是去了,参加了一次不该参加的陌生人聚会。回想起是自己心软,没主见,孰轻孰重拎不清,不会拒绝。
正如鬼谷子说的:“心软之人是无福之人。” 做人太心软,是没有原则的表现。
当时的我就是这样,没有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原则,后悔交友不慎,不仅影响了学业,更造成了自闭的性格、自卑和易情绪化等不良心理,也影响了自己很久。
特别是后来工作了,明明工作很认真了,就是找不到自己的工作价值感,不免情绪化,易被人说服,更不能无法表达和实现自己的想法;明明很努力了,人生就是不圆满。
鬼谷子在《谋篇》中言:“貌者不美,又不恶,故至情托焉。”就是说,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所见所闻是什么,能够做到喜怒不形于色,不把情绪摆在脸上,这样的人,无疑是沉稳可靠的、值得托付的。 而心软之人,最易为情绪所左右,别人的三言两语便可让其妥。
鬼谷子又说:“做人当如阴与阳,如阳与阴。”就是说为人处世,也要学会适当的“圆滑”,心可软,却不能对谁都心软,更不能事事都心软。我做人做事就不能做到两面平衡,经常是事做了,而人又得罪了。
人生在世,务必善良,但也要守好自己的底线和原则,脱帽“好好先生”。
曾国藩在家书中所说:“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润,行得通也。”一味心软、忍让,未必会让事情“行得通”,应该从此做个倔强而圆润的人,不亏自己也不亏于人。
以上我应谨记和践行圣人的教诲,做个余生可软可硬,能进能退的人。
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