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奶奶就是一个乡下人,一辈子里兴许也出来过几回大城市,但毕竟大多数时候都是在老家那边度过的。
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若要我说句真心话,那我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农村里的人流动的很少,邻里关系都很稳定,,特别是在我成长的岁月里,父母那一辈人多数时候都是在外打工。老家里就剩下老人和上学的学生了。
所以有时会看到有好几个老人坐到一起,神神秘秘的交流些什么,有时还会压低音调,似乎在说什么机密的事情,留意去听,才发现不过是又在说隔壁某某人的八卦而已,然后又拉扯出一大堆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来,就这样在你耳边絮絮叨叨、反反复复的说着,简直是不胜其烦。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在老人们的脑袋里会不会是吧许多年钱的事,昨天发生的事,和将会发生的事搅拌在一起了再说出来。
但是她身体一向很好,又勤于劳作,这一点一直到她八十多岁时也依然如此——尽管那时她已体力减弱许多,做不了什么重活。
在我们那边,最常见的副业就要数用竹片编织一种篮子了。依着大小、花样的不同价格从几毛钱到一块多不等。说起来,工序也是复杂,从到竹林挑选合适的竹子,砍下来拖回去,到句成一小段一小段,在到刮去竹皮,在到削成薄薄的竹片,再到吧竹片编织成篮子的框架,最后还需要用细细的竹条进行装饰,一个成品才算是完成。一天下来,大概能够做出来十多个,因为需要整天坐在那里嗣弄这些材料,也是顶辛苦的了。
最开心的莫过于逢日期上尾数是“一四期”的这几天,因为这是赶集的时间。到了时间,就会有很多人到镇子里去,摆杂耍的、高声吆喝的、平日里不常见的人和事都会出现,热闹及了。
收竹篮的日子也是在这几天,这是约定俗成的交易日了。但是在头一天就要加把劲了,好好赶一赶工,不然到第二天凑不到整数人家是不要的。我们是要帮忙的,就算是打打下手也可以减轻不少负担。一边干活,一准能听到她嘴里念到:“人活着还是要做工的呀,要是整天抱着双手不用干活,又有谁会养你哦;我年轻时候肩上担着一百多斤的木材在山岭上走上二十多里咧,那才叫苦日子……”
其实奶奶的身形很瘦小,大概也就八九十斤的样子,我很诧异她所说的“能挑起一百多斤”的说法。但是我却不会去搭话。那时
小小的我已经学会了“只要不搭理,就可以当做没听见”的办法。
第二天一早起来,随便吃些早饭,便抱起捆好的竹篮跟在奶奶身后去镇上。一路走去,总能遇到好多个同是去赶集又相熟的人,
奶奶就停下来讲上两句,在这个时候,我心里就很不耐烦,想赶紧走,心早就飞到镇子里去了。
等到把东西交到人家手里,拿到钱,作为陪同的我,也能拿到一块或五毛钱的奖赏。一张皱巴巴的钱拿到手里,便是最开心的时候了。
可以去买一根一毛钱的冰条;两个泡泡糖;几个玻璃球,或是一张印着葫芦娃的纸牌……
然而有一段时间里,我对她也有过空前的敌意。
她常常要在心理计算好我们看电视,打游戏的时间总不会超过两个小时的。。一道时候便说:“关了,关了。不许再看了。”一面说着,一面要去观电视的电源。
要是一些无所谓的时候也就算了,也就是在撇撇嘴,不情不愿的去做其他的事情;但有时碰到关键的时刻,眼看主角就要面临生死关头,超人即将打败小怪兽的时刻,突然一只手从旁边伸过来,一下子按灭了画面。心中的火苗就会冲上来。
我冲过去把电视打开,然后死死护住这个重要位置,眼睛才看上两眼,然后“啪”,画面又重归黑暗。原来插头已经被拔掉了。
一种委屈就会涌上心头,化为泪水不可抑制的流了出来。
但是这样委屈她又怎么会体会、感受得到呢?都是无所谓的。
这种敌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要等到我考上县城里的高中,越来越少回到家里以后了。
后来的事情,因为印象不深刻的缘故,慢慢的也就忘记了,但是第一次到县城的场景倒还是记得的。
我这个从山里来的野猴子真是什么也不懂,到了县城简直就是两眼一抹黑。陪同着我一起来的是奶奶,走出那一片熟悉的地图的她其实也不懂,也是一抹黑,但是她会戴着我去问开车的司机,去问门口的保安大叔,去问招生的同学,终于也将我安顿下来。
临走了,交给我一百多块钱,让我好好念书,放假了就早点回去。
实在说起来,如果我是要买些学习用的东西,她却是从来不会小气的。
我的奶奶,已经离世了,我终于没有好好听过一回她的念叨,她的经历;只是愿她能好好安息,无需那么的劳累,那么的挂念的长眠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