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
一、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的新内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育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
(一)从“人的存在”的角色来看,教学的目的在于引领学生寻求个体、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引导学生学会生存。
(二)从“人的生成”的角度来看,教学的目的在于引领学生追求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三、教学改革的路径分析
(一)教师的教学创新
1. 教师的课程意识和教学觉醒。
2. 教学方式的变革。
3. 教师生活的重塑。
(二) 学生的学习革命
1. 学习的三位一体论。
2. 学习方式的转变。转变学生的生活方式是当代课程改革的焦点。
3. 学生生活的改造。学生生活世界中的一切具有无尽的教育价值。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理念。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但是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合理运用课程资源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
2.课程资源开放和利用的基本策略。
(四)新型教学文化的创造
1.对话文化。对话关系是教学作为自由实践的精髓。
2.合作文化。
3.探究文化。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倡导对话、合作与探究,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所需求的“思维型教学文化”:这种思维文化,不是要求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出问题、探查假设、寻求和理性;也不是要求教师机械地讲授书本知识,而是鼓励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