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怪类小说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大特色,中国最早是信仰巫,秦汉以后,神仙小说开始盛行,汉末时期又大为流行巫,有关鬼的学说越发火热;恰巧碰上小乘佛教也流入中国,逐渐显扬流行。可以说,志怪类小说一直流行了两千多年,它的流行跟当时所处的社会风气有非常大的关系,与各个朝代的文化紧紧相关,每个故事都充满了鲜明的朝代特点。最终,在社会上流行的各种神鬼说跟文人的奇思妙想结合起来以后,就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志怪小说。虽然,很多志怪小说中表现了宗教迷信思想,但也保存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其中具有很大价值的,就是有意识地利用志怪类小说,在幻奇的故事中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生情感的作品。志怪小说始终发展着,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志怪小说始终没有消失。
《中国志怪笔记》是作者白龙多年来以自己的方式翻译和演绎古代志怪故事,本着“挖掘有趣的故事,写有趣的文,做有趣的人”的初心,写就而成。书中把88个志怪故事归纳为12个章节,以浪漫为主线贯穿而成,惊心动魄的诡异怪谈背后,是细腻温情的尘世人心。个人感觉这本书与其它志怪小说最大的区别,就是作者对于妖的理解更为透彻,更有深度。尤其是把一些同类题材的几个故事进行归类,从不同角度进行诠释,令人读完有回味,借妖托物,借妖抒情,启发读者从妖的故事中思考人性,最起码令人感觉到读完一本书收获满满。
譬如第一章的主题是“妖的风雅与浪漫”,作者说:“中国人的风雅与浪漫是藏在骨子里的,中国人的风雅与浪漫是藏在骨子里的,蕴于诗歌朗月中的,当妖怪化为人形后,他们不仅要学会人直立行走,学会人类复杂多变的语言,学会使用人类的诡计多端的心机,它们又不可避免地要沾上一点专属人类的雅气。人类风雅起来会歌风颂月,那妖怪呢?当妖怪风雅起来,会是怎样的一副样子呢?”
在这一个章节中,他搜集了“百妖夜集”,让读者看到了夜幕下,妖的party全景,不仅妖们沉浸其中,甚至连“静默千年的森林都忍不住要跟着一起唱”,却被一位不合时宜的头陀介入,破坏了这场高雅音乐会的美妙与浪漫,惊得妖们作鸟兽散。于是作者评价:它们也不曾还过什么人,也没有做过什么恶,只不过是自娱自乐,竟被突然出现的头陀一棍子打散。真是扫兴啊!我在这一段的评论是:法海你不懂得爱。
在“月下赏笛的虎头人”中,描述了一只虎头人身的妖因欣赏人美妙的笛子声而幸福地入睡,当它醒来的时候,却又没有忘记吃人的本性,到处抓吹笛人来饱腹。作者评价说,明明是山野中茹毛饮血的粗俗妖怪,却偏偏迷上了高雅的人类艺术,艺术是那么容易追求的吗?我在这一段的评论是:作为人性的一面,被高雅艺术倾倒;但作为兽性的一面仍未褪尽。即使在人的世界里,仍有半人半兽的存在。
其余的11个章节越来越精彩,评价越来越深入透彻,令人读起来酣畅淋漓,确实是一本少有的志怪小说读物。当读完整本书时,我忽然感觉自古以来,所有对妖的描写,每一个妖都有一种执念,那就是脱离妖自己的本性,一步步走向人性,然而,当妖学会了人世间的风雅与浪漫,它们还会那么急于修炼成仙吗?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谁人说?
“鬼也不是那鬼,怪也不是那怪,牛鬼蛇神它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爱;笑中也有泪,乐中也有哀,几分庄严,几分诙谐,几分玩笑,几分那个感慨,此中滋味谁能解得开?谁能解得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