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其实不难,无非就是把自己的感知写出来,并且让别人看后能够感知到我的感知。
打个比方,我昨晚出去跑步了,于是我的感知就是“what”-“跑步”,加上“who”、“where”、“when”就是“昨晚十点,我去体育馆步道跑步”,这一系列完整的感知便构成了一个元素。我还可以添加下一个元素“晚上十一点,洗完澡,在床上陪着点点,他看动画片,我看书”。如果我都这么写出来,任何人看到了也会很清楚得了解到我想表达的信息,于是感知的传达完成。
但我们想要传达更多的东西,于是就有了更多的内容-“感知的感知”。李笑来把“who”、“where”、“when”统一在“what”里面,因此,增加任意的内容都可以丰富这个元素的感知。
比如,想要加上天气的因素-增添对“when”的感知,我们可以加上“寒风冷冽”;
加上心情的因素-增添对“who”的感知,我们可以加上“孤独的”;
加上声音的因素-增添对“where”的感知,我们可以加上“白天人声鼎沸现在却万籁寂静的”;
加上主客观的因素-增添对“what”的感知,我们可以加上“第十天的”。
于是,感知扩展了,完整的句子就变成了
“昨晚十点,寒风冷冽,孤独的我去了白天还人声鼎沸现在却万籁寂静的体育馆步道,进行第十天的跑步。”
小结一下,写到这里,我相信大部分人都能写出来。无非就是记录你的日常行为,加上一些表达状态的形容词副词限定词就可以了 。但接下来就稍微有点难度了,如果要写出一篇文章,就需要元素中的感知进行取舍,在哪些自己想要表达的感知上进行展开。
假如我想要展开“when”的感知,那么可以进行这样的延伸:这两天正是降温的时候,深夜的城市里更加冷的刺骨...;
假如我想要展开“who”的感知,可以这样:跑了第十天了,我对跑步没了刚开始时的抗拒,反而有了种期待的心情。虽然仍然是独自一人,却也不觉得寂寞,这样的安静,倒与我的品性十分贴切...;
假如要展开“where”的感知,可以这样:偌大的体育馆,熄灭了大部分的照明灯,只留下不多的路灯和踢脚灯在那里,倔强的亮着。远处倒有一两处特别明亮的灯,估计是建筑工地在通宵赶工了...;
假如要展开“what”的感知,可以这样:计划跑五公里,一共7圈。第一圈是用快走的方式热身。我还不习惯跑前的拉筋,一个初学者需要什么拉筋,跑就得了...第二圈,正式开跑...第三圈第四圈......;
其实就是不断的往感知上面添加新的感知就可以了。但你不能无限制的加下去,也不能不分主次的添加下去。总有一些东西是当下的你最有感悟的,最想传达出来的......(待续)
以上是我学习李笑来写作课的感悟。也希望能够帮助到那些仍然觉得难以动笔的战友们,共勉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