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
荐书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小孩为什么会变“坏”?

荐书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小孩为什么会变“坏”?

作者: 如沐RuMu | 来源:发表于2020-10-05 08:42 被阅读0次

    大家好呀,我是沐沐~

    今年国庆中秋遇到一起了,是个团圆的大好日子,小伙伴们都回家了吗?

    我相信还是有小伙伴因为种种事务和不得已未能回家的。

    但是否存在不愿回家的呢?

    前几天,问一个友人国庆是否回家,他答:“能回,但是不想回。”

    闻言,我倒不诧异,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这样说了,“能回,但是不想回”、“家里没有家的感觉,一个人倒是轻松很多”、“家里事太多了,离家远就是想逃离那个家”……

    这使我重新拾起对一个热点话题的关注——家庭教育。

    什么样的家庭教育能够让一个孩子如此地想要逃离?或者换一个问题,时至今日,你觉得你是作为独立的自己存在?还是作为家庭的一个角色存在呢?

    其实两者皆应该有,没有独立的自我就不能称作“个人”,没有家庭角色你在家中找不到归属感。

    然而,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既无法完成自我意识的独立,也无法以各种角色在家中找到哪怕一丝归属感,更可怕的是,如果没有特别响的警钟,他们的家长永远不会去留心夜里他们的呜咽与扑簌簌的逆鳞生长。

    有这样一本书,它真实地记录下了九个这样的孩子的成长故事,它是一位家庭教师长达八年的观察。无数人在这本书中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和自己的父母,它真实地再现了千万个家庭中的最隐痛的伤口。

    今日分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推荐指数:⭐⭐⭐⭐(4/5)

    适合人群:对家庭教育感兴趣的人、想要知道好的亲子关系如何建立的人

    孩子为什么会变成坏小孩?

    书中有一个很特别的例子,这个例子可能有些极端也可能非常个例,但像这个故事中因为父母的复杂关系而导致对孩子造成一辈子伤害的家庭在如今离婚事件频发的社会中并不在少数。

    那个孩子叫做陈小乖,但他最后似乎与“乖”相悖而驰,成了多数人眼中的坏小孩:虚荣、堕落。

    陈小乖原本不叫陈小乖,他叫陈定维,随母姓。之所以叫小乖是因为外婆想要他的个性乖乖顺顺。

    陈小乖是“我”笔下唯一一个自己打电话联系老师要补课的孩子,也是唯一一个主动提出不在家里补课的孩子。

    陈小乖一上来就是富家小少爷的做派,好似一点都不在乎钱一样:

    “我的父母很有钱啦,你不用担心,就像我目前的数学家教时薪一千元,你也可以讨论看看啊,我父母不会省这种小钱的。”

    但事实上他又非常在意物质财富,他会向“我”询问过他的达标奖励是什么,甚至会用礼物价格来评判人们之间的情谊。

    出人意料的是,纨绔的外表下,陈小乖不仅天资聪慧而且非常好学。练题和求学的积极性都远超大多数同龄人。

    可是即便是乐观又好学的陈小乖也有自己的心灵禁区——“家庭”。

    一提到“家庭”陈小乖总会显得慌乱,平日健谈的他会毫无逻辑地岔开话题。对“家庭”闭口不谈是“我”们之间的默契。

    直到他母亲的出现,有关他家庭的秘密才被撕扯开一条口子,过往的家事像污水一样哗啦啦地往外奔涌,侵蚀着他原本无暇的世界,留下他站在裂缝前手足无措。

    小乖妈妈的穿衣风格给人很轻浮的感觉,同学们私下都以为他妈妈是酒店小姐,小乖是知道的,所以在“我”意外遇见他妈妈时,他才会那么着急地解释他妈妈的穿衣打扮。

    不过穿衣打扮并不影响小乖对妈妈的爱,他也从未怀疑过妈妈对自己的爱。真正让小乖的世界开始撕裂的,是妈妈亲口对他说“其实当初生下你不是我的意思。”

    原来,小乖的亲生父母根本就没有结过婚!因为小乖的奶奶不同意。生下小乖本身也带着威胁的意味,然而情况并没有因为他的出现得到改善。

    小乖的父亲终于受不了种种因素的影响,找了别的女人结婚生子,但却依旧和小乖的母亲保持联系,可想而知,在这种畸形的男女关系下,这段婚姻没过多久就走到了尽头。不过很快,父亲又有了新欢,母亲虽然那段时间失意痛苦,但不久也找到了另一个男人。小乖母亲的穿衣风格是从那时候开始改变的。

    “我妈她啊……看起来很花枝招展,但她真的不是那种爱玩的女人,只是以为这样打扮可以留住男人的心。她只是想要有人爱她而已。”

    这个孩子,用着简单而略显稚嫩的话去帮他的妈妈解释她复杂而尤显不成熟的行为。而这场父母闹剧下来,每个人都好像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唯独什么都没做的小乖却落单了。

    另类的“多元家庭”让小乖必须在母亲和父亲之间做一个选择,小乖很讨厌叔叔和他带来的两个“新弟弟”,同时也不愿意面对爸爸女朋友的脸色。

    在陈小乖变“坏”时,他的成绩依然很亮眼,在外人看来他在正轨上行驶的很好。就好像是一艘雄赳赳气昂昂的巨轮破了一个小洞,哪怕船在下沉,但人们却只被这令人惊叹的速度吸引住了。

    摧毁小乖对学习的兴趣的,不是仅仅是外界的干扰:

    “假设你每天回到家,家里总是多出三个陌生人,你得叫其中最大的陌生人‘爸爸’。你想读书,那两个小的陌生人缠着你,说他们好无聊……"

    更是一直以来的信仰与情感依靠的崩裂:

    “……你看着妈妈,那个跟你有血缘关系的女人,她要你‘听叔叔的话,陪他们玩’,老师,我该怎么办,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你还有办法念书吗?”

    “我以前好喜欢读书,那时候,我妈常跟我说,我是家族中成绩最好的,只要我持之以恒,奶奶有一天会接纳我们母子的。可是,曾经这样鼓励我的人……现在却不要我了。”

    单从一个维度看问题本身就是很片面,只从暂时的成绩好坏是看不出一个孩子有没有发生质变的。漏洞就是漏洞,在无外界干预的情况下只能更加恶化,等到漏洞变大,船舱大肆灌水时,人们却又纷纷选择了弃船逃离,叹一句“可惜”了事。

    陈小乖是“我”唯一教过后成绩反而退步的学生,但反正也没什么人在意,他任己堕落之后好像活得挺好的,只是更加虚荣、更加注重物质了。

    小孩为什么会变坏?因为小孩的世界很简单,缺了什么他就要拿更多的其他东西补回来。小乖也是如此,他想要用更多物质去填满精神世界里的空虚,他以为这样,他就是得到了救赎。

    “老师,我知道我现在比以前更虚荣,你很不喜欢虚荣的人。但是,除了钱,我还剩下什么?你说过,物质带来的快乐很空虚,这点我也知道。可是没有钱,我的日子更空虚。”

    千万个孩子却只有如出一辙的教育模式

    九个孩子的父母中,有的完全不关心孩子,有的又恨不得替孩子活,有的要求孩子成绩分分必争,有的又只求孩子平安幸福,但这些孩子在家中都活得很痛苦。这九个孩子的背后其实是千千万万个与他们类似的家庭。

    有支持武力教学,对成绩非常看重的”小圆妈“。与她干干瘦瘦的儿子眼镜仔形成鲜明对比:她脸圆手圆,身材也圆。

    ”老师,我儿子如果不乖,或者题目写错,你就用力给他打下去,孩子有错,就是要教育,我不是那种小孩子被打就反应过度的妈妈。“

    于是,她总是示范给”我“看,考试不理想,当着“我的”面打眼镜仔。像是在打“他”,也像在打“我”。即便是“我”拒绝体罚,眼镜仔也不敢休息,夜以继日地学习,但也不敢答题,ABCD中有四分之三的可能,他下一秒会被打,这是从前教师和母亲留给他的阴影。

    也有不支持武力,对分数也非常宽容的杨太太。她的女儿若娃是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平时安安静静的,常常发呆,这样的孩子杨太太却说她有多动症。因为失去过一个孩子,杨太太总是对女儿很纵容,甚至到处找医生证明她有天生的不足,好让她留在自己身边。

    “她喜欢把我当成很娇弱的小baby,她喜欢照顾我,怕我乱跑,出门会尽量抱着我。”

    有拼了命让孩子读上好学校,却从不过问孩子同学关系的巧艺父母。巧艺的父亲常常顶着两丸泛红的眼球,即便是成为“失业人口”,也与在茶园工作的巧艺母亲一起顶着非常大的压力把女儿送进了“私校”。但女儿却不得不熬夜制作生日卡片,只为维持与一个普通交情的女同学很正常的礼尚往来。她知道家里给不起对等价格的礼物,就只好耗费时间做手工,并且让私校的贵族孩子们以为她是真的爱做手工,以抵消她与她的礼物给人格格不入的感觉。

    也有给孩子转学,恨不得把所有靠近他的人都筛选一遍的汉伟母亲。她很注重与孩子的接触,全程参与了孩子成长,在汉伟小学的时候就常常自愿担任“导护妈妈”、“爱心妈妈”、“故事妈妈”等等。得知汉伟与孩子们闹着玩,头不小心撞到了墙上,甚至检查出有轻微脑震荡时,她第一时间领着汉伟冲向了讲台,大声念出当时与汉伟一起玩的孩子,并把他们一个个揪出教室,不仅通知家长索要赔偿,还将他们连带着班主任一起批评了一顿。即便是上了中学,她也依旧如此,这样一个为孩子奉献了自己的后半生的母亲,汉伟却恨她,他说“在我对班级重拾归属感时,母亲又着急把我毁了。”

    怎样的教育才是好教育?

    到底怎样的教育才是好教育?到底应该怎么教孩子,他们才能不走偏?

    其实这本书的每一个故事都在告诉我们答案:孩子的视角总是跟父母的视角不一样,孩子的思维也总是有异于父母的思维。

    要想真的教育好孩子,首先我们得懂得孩子。

    诚然,懂一个人是非常难的,所以这才显出了沟通的重要性。这种沟通并不是止于浅层上的沟通,也不是浮于表面上的民主,而是真的静下心来,让孩子说,听孩子说,认真考虑他们的情感。

    试着尊重孩子,甚至试着不要把你的孩子当成你的孩子,不要把他所属化,把他当作一个独立的、有感情的、有自己思想的人去对待。

    汉伟说过一句话,小孩子最怕什么?小孩子最怕跟别人不一样。

    哪怕我们是走过人生风雨的大人了,哪怕我们有着比他们更为成熟的认知,我们也应该知道,孩子的成长是需要过程的,即便是成年人也会害怕被人另眼相待,更何况是敏感又脆弱的孩子们呢?

    教育不是越快越好,而是顺应每个孩子的个性,挖掘他们独有的天赋,将正确的价值观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感染他们,在适当的、必要的时间点去点拨一下即可。

    懂得之后才能和谐。不仅是对孩子,对每个人也都应是这样,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尝试理解别人的角色,你也就理解了他们的举动。

    这里非常推荐大家去看看这本书中“怪兽都聚在一起了”这一章,去看看家长、孩子、教师之间的思想究竟有什么不一样。你眼中的“为他好”,真的是为了他好吗?你眼中失败的父母究竟是为什么宁可你恨他们也依然要做某些事情?你眼中体面的教师职业,究竟暗含了多少心酸与苦楚?

    需要提醒的一点是,我们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批评任何一个教育者,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也不能站在过来人的角度,肆意指责孩子的不懂事。只有当自己真正成为那个角色之后,我们才会明白每个小角色都出演得不容易,换句话说,你能保证你以后会成为一个好的家长或者老师吗?你能保证你能成为一个“听话”的孩子吗?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人生境遇不同,但在你每次想要“为他好”的时候,换换角色再做决定。要知道,这世上最可怕的伤害,打的旗号也叫“为他好”。

    孩子的人生是孩子们的,父母和老师也有自己的人生要过。

    最后,折一处纪伯伦的诗句摘录与君共享:

    你们的孩子

    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

    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

    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

    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我是沐沐,一个内心温柔的强势女。

    近期对家庭教育话题的关注,其实是从前不久的一个新闻开始的:9月17日,武汉一初中生因在教室玩扑克,被母亲扇耳光后跳楼身亡。

    评论里很多人谈到了母亲不尊重孩子,无视孩子的自尊心。不可否认的是这位母亲的教育方式确实出了很严重的问题,但其实这当中的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责任,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孩子本身。

    玩扑克其实并不见得是恶劣得不可原谅的事情,但它却成了夺走孩子生命的直接导火索。孩子被打后跳楼的毅然决然让我感到非常心痛,孩子的世界真的很简单:命是你给的,现在我还给你。

    但其实如果亲子之间的关系更简单更平等一点,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一手酿成悲剧的主要角色是父母,但悲剧发生后最痛苦的是谁呢?是言辞激烈地辩论孩子有无过错的局外人吗?不是,还是父母!

    此外,虽然本期没有提到学校教育问题,但值得一提的是我的朋友小鱼说以前她们学校也发生过类似这样的事情:班上的男孩子们聚在一起打扑克,同样是被班主任发现了。但班主任没有劈头盖脸地痛骂,也没有通知请家长,只是拿走了一半的扑克,让他们想想打扑克的利弊,想清楚了再来找他拿。

    其实多懂得一点教育的艺术,对孩子、对父母、对社会都是一种负责。

    沐沐这次双节也没有回家,但是却非常想家,很感恩自己的父母给了自己这么宽容的成长环境,也希望天下的亲子关系都能得到属于自己的融洽方式。

    学会与自己和解,与家人和解,我们一直在路上。

    如果你的阅读习惯是在公众号中阅读,也欢迎关注公众号“如沐书单”,每一本书都在找有缘人,而我们让书会说话,关注如沐,不错过每一本好书!

    主笔:沐沐

    编辑:如沐书单

    图片:网络 侵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荐书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小孩为什么会变“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noo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