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省
最近火了一个文章,讨论做知识付费的罗振宇是不是骗子。看到那个题目,说实话我内心一惊,在想:自己是不是也掉坑里了?
看完文章,思考了如下几个问题。第一:为什么有些人觉得自己被骗了?有人花上千块买一件衣服,穿几天不愿意穿了,他会觉得自己被骗了吗?第二:如何利用好知识付费平台,不让真金白银打水漂?
同样购买知识付费产品,为什么你被骗了,而别人没有?
反思如下几个问题。
1. 是不是对知识付费产品有不切实际的期待?好的知识付费产品里,绝对不缺大牛和干货,这是付费产品安身立命的本钱。不过反思一下,你是不是觉得跟着这些大牛,了解一些看似高大上的理论,听几个几百块钱的专栏就能成为某个领域的大牛?如果真是这样,那大牛就太不值钱了。
大牛之所以牛,就是因为他们在某个领域有多数人没有的深思。而这些思考,无不是经过长时间打磨形成的。你想借助大牛分享的经验成为牛人,虽然可以少走弯路,但是获得启发->然后反思->再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迭代->最终形成自己对这个领域的认知,这个过程是不能省的。如果只听罗辑思维、北大经济学课、清华管理学课、知识内参、精英日课、财富自由之路等等这些内容就想成功,只是感觉被骗已经是万幸了,没有走火入魔就感谢各路神仙吧!
2. 问问自己是不是只记住了一些“概念”,而不是学到了“知识”?讲一个爱因斯坦和他司机的故事,你就明白上述的“概念”和“知识”有多大的区别了。
有一次爱因斯坦应邀做演讲。他的司机开玩笑说:“经常听到你在车中预备演讲,听得多了,我也可以一字不漏地讲出来。”爱因斯坦说:“那太好了,正好今天我疲倦得很,这次你替我演讲,我做你的司机好了。” 当晚,司机果然一字不漏地讲出爱因斯坦惯说的演讲内容,令在场的人佩服不已。可是,演讲完结后,突然有一位学者追问了一个颇为深入的问题,那当然是司机的演讲以外的内容,全场都等待着这位冒牌科学家的答复。出人意料,他竟气定神闲地说:“年青人,你刚才的问题实在太简单,连我的司机都知道如何回答。” 跟着,司机便邀请爱因斯坦上台作答,并且在掌声雷鸣之下离开会场。
暂且不论司机如何巧妙的应对了提问,说说司机与爱因斯坦的区别。司机不管再怎么会背诵演讲稿,不管他现场讲的再怎么精彩,司机也无法与爱因斯坦比肩。因为,司机会的只是语言层面的复述,而语言背后要传递的知识、蕴含的智慧他一点都没有。
一味通过知识付费产品追求速成,到头来你能成为的,只是爱因斯坦的司机!听来的概念就算再高明,如果没有经过深思,没有与已有知识进行关联,没能内化,这些概念不过只是谈资!
3. 再深挖掘一步,反思自己目前的学习,是不是只为了缓解知识焦虑?这一点很难发现,需要认真反思!体会一下,是不是听了一些知识付费的内容后,感觉自己瞬间牛逼了,知道了很多人不知道理论和概念。然后觉得没那么焦虑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根本没有对所听内容进行深思。这个时候就要警惕,其实你不是为了学有所获,只是为了不让自己因为焦虑难受。就像累了睡一觉一样。缓解焦虑的做法,不会带给你改变和成长,它只会让你一时好受。
如何利用好知识付费平台,不让真金白银打水漂?
如下是我对如何利用付费平台的思考,分享给大家。也希望看到本文的读者,可以分享一下你们的思考。
1. 重新定义“知识”!为了能够更好利用付费平台学到知识,先要理解几个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几个概念是: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下图很直观的展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个概念的层级关系(图源|互联网)知识不同于数据和信息,而很多时候我们误以为信息就是知识。这里给大家一个非常具有操作价值的定义:只有让你做出改变的信息才是知识。改变的可以是思维方式或是行为习惯,说简单点就是可以实实在在指导你实践的信息。
如果想要获得知识,一定要让信息作用到自己身上,形成一股改变自己的力量,这样才是实实在在的学习。举个例子,假如听到“损失规避心理”这个概念,只有用这个概念反复指导实践,这个概念才能成为我们的知识。具体来说,如果你是一个电商卖家,运用这个概念,制定涨价包邮策略来提升用户的购买体验。再比如,当你听到“最后狂甩3天”之类的广告,就马上意识到,这是在利用“损失规避心理”,等等。只有这样把学到的概念用起来,它们才能转化成你的知识内化成认知。
2. 知识是你的优势,而信息不是!互联网基本摧毁了由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优势。获取信息几乎没有门槛,尤其一些付费平台的出现,让获取信息变得越来越便捷。如果你还在为知道了某些信息沾沾自喜,一定要敲响警钟。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取的某种优势,并不长久。当你把这个信息分享给别人,或者别人通过其他渠道也知道了这个信息,你的优势瞬间就没有了。就像付费平台上的内容一样,如果只是道听途说的水平,无法形成任何优势,哪怕花了几千甚至上万元。知道了一大堆理论,结果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一定要清楚意识到,我们要成为的是爱因斯坦,绝对不是他的司机!
3. 不是成神的仙丹,只是一个过滤器!在我看来,知识付费的平台不过是一个过滤器。
它有两个作用,第一:过滤信息里的杂质。现在互联网上的信息过剩,噪音太大。往往要花很多时间才能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很多信息虽然免费,但是得到这些信息的时间成本却越来越高。你要意识到,付给平台的费用其实是在购买时间,从这个角度想,不管你花多少钱都稳赚不赔!第二:过滤出与你价值观相同的人。你会兴奋的发现,平台上多数都是与你价值观相近的“同类”。你们对对某些领域有同样的兴趣。对这个领域中的很多概念,有相同的理解。沟通起来完全没有障碍。感叹,茫茫人海中,终于找到了这帮跟自己一样“不太正常”的同类。分分钟有种回家的归属感,有木有!
4. 以目标为导向!这一点,我觉得最最重要。目标为导向的核心就是,化被动为主动,这会大大提高效率。先有目标,再通过付费平台获取所需的信息,然后通过这些信息指导实践,最终实现改变、获取知识。
比如学习写作,这个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是一个你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了这个目标后,在“得到”这类平台上搜索与写作有关的所有内容。把这些内容好好整理一遍,总结一套适合自己的理论。还没完,因为有目标驱动,自然就会想到怎么运用学到的理论。这样在不断实践中,让信息与自己发生关联、内化,最终转化为可以改变自己的知识。在简书上发表文章,就是我在实践学到的写作技巧。
再比如“演讲”。首先,我有了一个“好好学习一下演讲”的目标,然后在付费平台中搜索主题内容,学习了5本书的精华内容,再然后将其中的理论和技巧,不但用在演讲、做报告、会议上发言,甚至运用在与人的日常沟通中。此外,我还在简书上发了一篇《为什么一定要会演讲》的文章。这些努力都是在尝试运用知道的信息,让它们转化成可以指导实践的知识。
只要你有明确的目标,比如学习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等,各类平台上都有非常多、非常好的资源,等着你去整合和运用。其实,知识付费平台是构建知识体系非常有用的工具。
5. 只当是消遣!别人玩游戏,你听付费节目;别人逛街,你听付费节目;别人看电影,你还听付费节目。
其实,人们都在通过各种形式缓解压力,放松自己。你把听付费节目当作消遣,这无可厚非;通过听付费节目缓解焦虑也没什么不对;听付费节目积累一些谈资也不是坏事。只不过,在以消遣的形式接受信息时,不要有过高的期待。抱着纯娱乐的心态就好,就像玩游戏、逛街和看电影。
总结
1. 对付费平台不要期待过高
2. 付费平台只是一个过滤器。你花的钱是用来购买时间的!
3. 重新定义知识:只有让你做出改变的信息才是知识。
4. 目标为导向,平台为工具构建知识体系
5. 只当是消遣也没什么不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