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天10.11(241-251)
一、理论摘要与感悟
孩子之所以变成叛逆少年,是因为缺乏真实性,包容性,以及与父母之间的联系,或者这几项的混合。例如,如果孩子缺少同父母的联系,那么当他们进入青春期后,就想要通过一种夸张惹眼的方式来博取关注。
尽管一方的情绪能量会牵动另一方的情绪状态,但我们一定要明白,没有人会"造成"我们的某种感觉,不管表象如何,没有人具备这个能力。如果愤怒,无助,挫败,紧张的种子不曾留在我们体内,他们就不会发芽长大,但只要我们感到无助或某种程度的失控,那么稍有蛛丝马迹,我们就会产生大权旁落的感觉…孩子能在多大程度上激怒我们,反映的是我们自身的恼怒达到了何种程度。
我们只有对自己抱有积极正面的态度,才能对孩子也抱有同样的看法,我们只有对自己充满信心,才能引导孩子充满自信。因为只有发乎内才能行乎外。外在的表现会影响孩子,进而又会影响我们,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从深层次上看,一切都不能割裂开来。我们同孩子是一个整体,他们是我们内心的一面镜子,是我们的精神向导。
如果我们采用了严厉的战术,比喻斥责,就会引起孩子的负罪感和焦虑感,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既不会自尊,也不会尊重我们。孩子如果感觉不到尊重,就会产生负罪感,这将导致他们变得空虚,并对他人缺乏同情,因为没有一个孩子不希望得到尊重与包容。
身为成年人,我们承受挫败的能力根植于我们的童年,说的更准确些,它涉及我们父母的能力一一教我们怎样应对拒绝,以及怎样处理心里遗留的情绪。许多父母会对孩子说不,但却不会帮助他们处理由此产生的情绪……我们要么否定孩子的感受,要么试图敷衍了事,用一种相当无效的方式安抚他们,转移他们注意力,孩子就这样学会了逃避,不快乐和不舒适。等到了青春期,他们将会使用极端的手段进行自我疗愈。
孩子必须早点学着同自己的情绪协商,尤其是在遭遇拒绝时,否则他们就无法应对未来生活中的一切失落。他们会表现得如同一个两岁的幼儿一一闹脾气,或者采用成年人的方式一一酗酒、吸毒。我们很少有人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多少是自暴自弃。一切的根源在于我们不能自我安慰,不能容忍生活的本来面目。
如果没有健康的情感关系,就不可能有正常的行为纠正。
我们都不喜欢听别人说“不"。原因之一是,对于很多人来说,“不"包含着来自过去的威胁性信息,它唤起了记忆或许是严苛的父母或无助的童年。
自尊是尊重他人的前提,如果我们不尊重自己,那么不论孩子还是他人都不会尊重我们。如果我们在说不的时候不清楚自己为何如此反应,孩子就会反过来操纵我们。关键在于,我们要明确自己为何那么说,做到言行如一,表里一致。
孩子需要学会面对"不"字,需要时间建立自我安慰的机制,然后恢复到平衡的状态。我告诉女儿:我无法消除你的挫败感,也不想消除,但我可以陪你一起面对它。应对挫败感的前提是允许他的存在。当海浪袭来的时候,我们随波逐浪。通过对觉醒、接受、忍耐的实践,孩子将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我们的任务是倾听他们,告诉他们感到挫败是很正常的,。"咱们和你的感受一道坐坐吧",我会对女儿这样说,然后我们便一起观察内心的感受。
当有人对孩子说"不"后,询问他们有什么感受,是一种有益的方法。生活中不可能事事如意,这是困难却重要一课。
感悟:正是通过这样的一些方法,教养孩子才有可能成为一场富有创造性的旅程,让父母与孩子都从中受益。在此过程中,每一刻都是精神的相遇,父母与孩子的精神之旅中携手舞蹈,乐在其中。
二、亲子互动
今天还在外地,打电话回去时孩子们正在吃饭,说今天作业比较多,要赶紧吃完饭就去做,做完后再出去活动一下,没有多聊。
三、感恩一语
感恩先生陪我去逛了一趟大唐不夜城。
感恩阿姨在家照顾孩子们。
感恩共读的书友们一起坚持共读了28天,仍然愿意继续下一次的共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