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注释:
二十四节:
张晏曰:“八位,八卦位也。十二度,十二次也。二十四节,就中气也,各有禁忌,谓日月也。”张晏:三国时期魏国人,曾注《汉书》一书,于地理注解最详。
大经:自然界的基本规律。
译文:
阴阳家关于四时、八位、十二度和二十四节气各有修规教令,顺应这些教令会昌盛,违背它不死则亡。这些不一定是对的,所以说阴阳家“使人受束缚而多所畏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不顺应它就无法制定天下纲纪,所以说四时的运行是不能丢弃的。
原文:
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
译文:
儒家以六艺为准则,而六艺的经文和解说的传文以千万记,几代相继不能精通其学问,人于壮年不能穷究其礼仪,所以说儒家“学说广博,但殊少抓住要领,用力多却功效有限,对于序列君臣父子之礼,及区别夫妇长幼之礼节,即使是百家学说也不能改变。
原文:墨者亦尚尧舜道,言其德行曰:“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茨不翦,采椽不刮。食土簋,啜土刑,粝粱之食,藜藿之羹。夏日葛衣,冬日鹿裘。”
注释:
茨[cí]:屋盖曰茨,以茅覆屋。用芦苇、茅草盖的屋顶。
翦[jiǎn]:同“剪”;姓。
椽[chuán ]:椽子,屋顶斜木中的一种;房屋的间数。
簋[guǐ]:中国古代食器。盛行于商周时期。
啜[chuò ]:喝;吃。[chuài ]:姓。
土:谓烧土为之,即瓦器也。
刑:铏,古代盛羹的器具。
粝[ lì]:粗米。
藜藿[lí huò]:多用于指粗劣的饭菜。
葛衣:用葛布制成的夏衣。葛布:
以葛草纤维织成的布,可制夏衣。
译文:
墨家也崇尚尧舜之道,谈论他们的品德行为说:“堂屋只有三尺高,堂下土阶只有三层,用茅草搭盖屋顶而不加修剪,用栎木做椽子而不经刮削。用陶簋吃饭,用陶铏喝汤,吃的是糙米粗饭和野菜羹。夏天穿葛布衣,冬天穿鹿皮裘。
原文:
其送死,桐棺三寸,举音不尽其哀。教丧礼,必以此为万民之率。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
译文:
墨家为死者送葬,只做一副厚仅三寸的桐木棺材,送葬者哭丧不能过于哀痛。教民丧礼,必须以此为万民的统一标准。假使天下都照此法去做,那尊卑就没有区别了。
原文:
夫世异时移,事业不必同,故曰“俭而难遵”。要曰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长,虽百长弗能废也。
译文:
时代不同,时事变化,人们所做的事也不一定相同,所以墨家“俭省而难以遵从”。墨家学说的要旨是注重发展农业及节约财用,则是家家户户生活富裕丰足之道。这是墨子学说的长处,即使百家学说也是不能废弃它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