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葱法阅读》:学习和阅读的重要性
文/陈雪
“个人的成长就像一个咸鸭蛋,蛋清就是我们平时接触的一些技能和方法,很容易改变,也很容易混在一起;而蛋黄就像我们的内心,坚固异常,很难改变”。这是日本东京大学的科学家清水博的一本书里曾经提到的一个话题。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思考方法和心智模式,无论我们如何学习,本质上我们的心智都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在个人成长方面,特别是在我们阅读的时候,不仅要关注技能和方法,更要注重心智模式的学习和提升。
那么我们怎样去改变心智模式?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智慧,有见解的人?
彭小六老师在《洋葱法阅读》一书中提到,通过了解大脑结构偏好,调动阅读的的兴趣,达到提升智慧的效果。
下面,让我们跟随彭小六老师一起在智慧的道路上探索吧
A简洁化
记得我们以前读《古文观止》《红楼梦》这些经典文词优美的作品时,读了一小段就感到疲累了,因为它的文字太多了,后来我和同学就换了图解版来读,很快就轻松的读完了。
同一部作品,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差异呢?
因为我们的大脑偏爱简洁。
所以如果我们在阅读过程中,用清晰,简洁的示意图来记录这本书的核心观点,一下子就能看到重点,我们的大脑就会很容易记住。
那么,由此可见,在阅读的时候配上一些简洁的图,会远远比一大段文字说明更有说服力。
B结构性强
平时我们看手机,电视的内容都是一些碎片化信息,大多数的情况我们都很难记住,但是如果是成体系的,结构化的东西,往往就很容易记住。
举一个例子:需要配一本书,一个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逻辑也是一样的。
因为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清晰,结构化的表现方式,当我们看完一本书之后,能够把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和结构呈现出来。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看思维导图?
为什么他们在思考的时候喜欢用思维导图来表达?
实际上就是因为大脑天生喜欢结构化的内容。
C图像化
大脑还有一个偏好,喜欢图像化的东西,也就是说大脑喜欢看图。
在原始社会,语言和文字还没有出现之前,图像已经存在于人类的历史中,部落里的大型活动都是用图像的方式在岩壁上做记录。
所以说,图像是人类大脑中天然的,基因里自带的东西。
我们读字数很多的文章,很多读者会在其中加入插图。
我们的PPT内容,还有其他的会议内容,通常都是用图像的方式呈现。
为什么呢?
因为完整的看一段密密麻麻的文字是很累的,需要看一会,再休息一会,久了就会疲倦,不想在继续看了。如果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出来,一眼就能看清楚整本书所讲的内容,大脑也比较容接受。所以现在有很多手绘老师,手绘达人在进行图形绘制时,把复杂的概念变成了图像化的内容。
D奖励自己
大脑最后一个特点就是有奖励自己的偏好。
我们在动物园观看表演的时候,看到这样一个场景:只要小动物完成一个动作,饲养员就会奖励它东西吃,小动物就会欢天喜地的,很开心。
而我们的大脑也像个小动物,当我们完成一个艰难任务时,要适当的奖励自己的大脑。
比如:奖励自己大吃一顿,给自己买一件心仪的礼物。
还可以寻找 一些更深层次的内在奖励,把我们读这本书的心得分享给朋友,或者从这本书里找一个可以帮助到自己的“一个点”,用在工作或生活中。
这些奖励会让自己进步,并获得朋友的认可。
得到认可是一种深层次的,隐形的内在奖励。
我们要通过问题看最深层次的根源,并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最深层次的问题,往往都是我们自己。
我们要时刻关注我们的大脑,不能让大脑感到害怕和紧张,而要让大脑觉得是在做某件有意思的事,让大脑觉得好玩,有趣,增强执行的意愿,并给予大脑一定的奖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