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融会贯通
1.开放口岸
南京条约的签订是封建和资本的被迫结合。经商一定伴随传教活动,其中教育和医疗是获得信任的基础,后续才能信任洋人出售的商品。
2.太平天国
在南明覆灭之后,两广闽浙一带是遗明思想的隐藏之地。一直在抵抗,但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方法论和工具来做有效的抵抗。当洋人的传教开始之后,类似元末的摩尼教的造反又开始了。所以,一个姓洪的人就可以和洪武帝结合在一起,再加上宗教的适用性和煽动性,所以太平天国就产生了。
3.西北平定
西北平定的前提是,太平的平定。洋人在太平的运动中没有以意识形态来处理,而是以实际利益来处理。所以即使是同样的上帝,但是给出不同的解释之后,也会变成异端。所以洋人的先进武器装备了大清。所谓结硬塞,打呆仗的基础是隔代的武器差的结果。太平集重兵希望打开松江连接洋人,奈何妾有意郎无情,所以华尔的洋枪队严阵以待。
左公西征以湘军武器底子,结合平定太平的经验,所以阿古柏以及白彦虎等之流根本不是对手,但是平复陕甘疆的速度还是一个军事奇迹。这也加深顶层对武器代差对战斗结果关键影响的认知。所以,西学为用,中学为体自然就提出来了。
4.洋务运动
西南和西北的事件结束之后。练兵大臣学会了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武器的代差是无法通过数据来填补的。所谓结硬寨打呆仗,更多是指战略层面而非战术层面。加强对洋人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的学习和自主掌控就显得非常重要。无论海防还疆防都是以现代化前提来建设的,只不过投向不同场景而已。
5.庚子拳乱
外购和自研相结合的现代化需要经过实践来验证。同样是现代化的东邻一直以对海的大陆为目标。由于历史,文化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等一系列的因素导致了日清必有一战,而这一战就可以检验现代化的结果。刘锦棠的提前离去,让淮湘无法协力参加战斗。而西征先锋刘锦棠擅长的就是陆战,如果半岛不失,那么海军也许可以无后顾之忧,可以全力海战,可是历史没有如果。而马关条约的签订导致民族信心一落千丈。没有科学的归因,基督和儒教的矛盾,以及清廷的政治斗争,使得单纯的拳民成了牺牲品,极端的仇视洋人以及以洋字为代表的现代化一切。
6.练兵改良
洋务运动结果就是地方开明人士的觉醒加剧。庚子拳乱中的“此乱命,粤不奉召”是醒来的标志。虽然后来李中堂签了辛丑,但是后面的改良已经埋下了种子。改良,练兵甚至是废科举这么大的动作都出来了。改良不诚,失了以汉人为代表的地方中坚的信心;练兵成功,失了以八旗为代表基层旧势力的忠心;废科举的成功,失去了以中低层对未来上升的预期。
7.武昌枪声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当枪声响起时,一切早已注定。也许一切早已注定,就缺一声枪响,一旦枪响各方势力迅速开始调整。总督变成了督军,总兵变成了司令,巡抚变成了省长。
8.共和立宪
北方和南方达成一致之后,有新军背书的北方形成了北洋政府。偶有复辟势力,但是总体不影响北洋的正统。完成了形式上的立宪。不到百年,南京条约的签订的那一刻,一切就按照内在的逻辑在向前演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