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午做了两件事,打击和触动。梳理一篇教育叙事,2000字左右;同时收听干国祥老师讲尼采。第一件事,写完之后的成就感在给家人讲述的时候消失殆尽。大男人提的建议很中肯:故事内容空洞,感染力不够。对于我来说,已经开始写了,无论如何是个好事,如果没有成品也就不会有这份收获,希望明天还能再写一篇。第二件事,大致记下了干老师的几句我感受到的话:“教育没有欢乐还有什么意思?”此处的“欢乐”二字蕴含了太多的意义,绝对不是只有我们大众心中的那一种浅表意义;“儒教、基督教、叔本华,都是束缚生命的。”“老魏是高明的控制着”,是的,非常赞同,魏老师的好多讲述来自于家长的焦虑,有一种被家长牵着鼻子走的感觉,无形中成了家长的帮凶。但真正的关注魏老师,整体的学习他的思想,有很多优秀的书籍和孩子可以接触领域的介绍,更加关注孩子的人格和生命,给我的教学和育儿带来了新局面。
2.在育儿层面提升到自我管理。小男孩没有午休的习惯,希望他结合自己此时的精力状态选择一件事去做:看书、看纪录片、听故事,……
3.需要升级了,不想写了。天天写的主题是什么?这两天《给教师的建议》也没有进行,不想写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