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想法
我见到的最有学问的武者——访问戴氏心意拳第六代传人陈振家

我见到的最有学问的武者——访问戴氏心意拳第六代传人陈振家

作者: 我是素颜 | 来源:发表于2021-12-05 11:50 被阅读0次

我见到的最有学问的武者——访问戴氏心意拳第六代传人陈振家

文:我是素颜

陈振家师父在全国的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力,在家乡武术界更是如雷贯耳。很早之前就多次听说过他的大名。后来又得知他是文友慧的公公,一直以来只知其名,却从未见其庐山真面目。

忽一日,我的工作室来了一位陌生老者,闲聊几句才得知他就是陈振家师父。呀呀呀,不禁感叹:久仰久仰,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陈老师也是我心中采访对象之一,这天终于有了采访意图,约好下午在他家见面,聊聊武术,聊聊生活。没想到只要小学文化程度的陈老师一再提出的问题,唬得我楞一愣的,以前还真没意识到。

越聊越觉得陈老师是个真正的文化人,越聊越觉得人就得活到老学到老,什么时候也不能停止学习。学习,我们才能够进步。

陈老师的家乡在祁县洛阳村,打小村里没有什么娱乐设施,上学之余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他看到村里一个本家爷爷练习拳法,感到很是新奇,于是约了两个好伙伴求本家爷爷教习武术。

本家爷爷也是一个豪爽之人,满口应了。当时陈老师13岁,跟着本家爷爷开始蹲马步,拉缰甩鞭坐马式,就好像坐在马上一样,脚呈内八字,前面手里拎一个桶,桶里装七斤沙子,后面桶里装三斤沙,累了就掉个方向再拎。

66年,陈老师到轴承厂上班,当时还叫东风农机厂。上了三年班之后,就到河北狼牙山当了兵。无论是在厂里上班还是当兵的时候,练习武术这个事情,陈老师一直没有拉下。

在当兵的那五年里,陈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可以说,部队的学习生活,让好学的陈老师有了一个本质的飞越。后来,他还遇到了一个也是练家子的副营长,这位副营长参加过抗美援朝,在军营里威望很高。

跟着这位山东籍的营长,陈老师又学习了些许山东的拳法,两人每天在一起切磋武艺,和部队上练军体拳的其他人比划,还真没有落过下风。

退伍回家,陈老师被分配到了水暖厂。当时水暖厂有一个宣传队,在轴承厂学习过小提琴的陈老师被安排进了宣传队。这期间,他的兴趣从武术爱好转移到音乐上,足足有十年的功夫,几乎把武术都荒废了。

到了五十知天命的年龄,身上该不该出的毛病全出来了。这就不得不提到陈老师的出生。

陈老师的出生九死一生。当年他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正赶上阎锡山的晋绥军来村里抢东西,村里的老百姓害怕,都往偏乡僻壤躲。大肚子的母亲借了隔壁家里的一头毛驴,载着一点紧要的东西赶路。

在路上,晋绥军的大兵追上母亲,要抢毛驴。母亲不依,结果被大兵们用枪把连打带捅捣,毛驴最被抢走了。乡亲们把受伤的母亲送到了盘陀,当时,他父亲在盘陀朱德司令的部队干后勤工作。

母亲大出血,才七个月大的陈老师被迫出生。母亲最后流血不止身亡。还不足月的陈老师命大,居然活了下来,不过他的体质过弱,凡是别的小孩得过的病,他必然要得一回,大病小病一次也不拉。

孩子体弱,没人管,怎么办呢?有一位在上党的时候,把自己的孩子送了人的首长夫人正好有奶,就帮着父亲抚养陈老师。

父亲想着该给儿子起个名字了,看到窗户上贴着窗花,上面剪着这么几个字:翻身不忘共产党,解放不忘子弟兵,毛主席万岁。父亲想给陈老师取名解放。首长夫人说,你们县城里还没有解放,不如叫翻身吧。就这么着,陈老师有了一个小名“翻身”。首长夫人有心想收养小翻身,可是他爷爷舍不得,怎么着也是陈家的苗,首长夫人失望地回到了西柏坡,从后再没有见过面。

10岁才上学的陈老师,才上了四年学,但他现在说出话来,能够出口成章,道理知识讲得有根有据,有条有理,有理有节。很是奇怪,他的这些知识是从哪里来的呢?

陈老师解释说,当时因为家里穷,交不起一个学期一元五角的学费,就回家了。回家以后,还想学习,看到村里有位老中医,需要一个抄写药方的学徒,他硬着头皮要当学徒。

老中医看他的字扭扭歪歪,并不想要他,架不住他又是擦桌子又是扫地地讨好示下,慢慢便也认可了,他呢就此认识了不少中药材,知道了不少药理知识,更认识了不少字。这算是一个初步的学习的阶段。后来的学习,就靠自己了。这就不得不提到五十岁之后发生的故事了。

练习武术让陈老师自小单薄的身体有了一定的抵抗力。到五十岁之后,疾病又开始回头。小时候本身底子弱,到了部队,又钻了五年山洞,湿气侵袭,关节受了湿气,哪哪都疼。外面一旦有流行感冒,陈老师一定会病,而且经常是旧病没好,新病又来。他想想这可不行,还得练习武术,加强身体锻炼。

但是,练习什么拳法呢?听人们说,练习太极好,他就找到了一位练习太极拳法的师父,准备拜师学艺。

有一天,与朋友到省城办事,顺道观看了一场体育馆的武术比赛。比赛后,有一位老者听说他们是祁县人,让他们比划比划祁县拳法,这下可是把几个人难住了,他们还没有意识到祁县有哪些拳法。

老者说:传统拳法,具体落实到一个县一个村一个人头上,没有争议的,你们祁县戴家心意拳,就是其中之一,你们先把祁县拳练好,再练其他拳。

事后他们才知道说这话的是当时的省委书记李立功。“先练好祁县拳”,这句话一直在陈老师耳边盘旋着,他心里有了想法,先放下太极,要学就学祁县的传统拳法。

五十三岁的陈老师要拜第五代戴家传统拳传人王映海为师。可师父嫌弃他年龄大了,不收。直到后来有人不断说情,师父才收他为徒。口头收下,还没有举行磕头仪式之前,师父的教学是一种方式,五十五岁四月初四,磕头拜师之后,师父才一板一眼地开始教授正经的功夫。

师父教授的时候,有自己的一套固执的教育方法。教习的时候,一把拳法一个讲义,不能用笔写,不能够用录像录,只能够用脑子记。这就极大地锻炼了陈老师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学习能力。他现在能够出外面给武术界的人讲课,还真沾了师父逼迫着记到脑海里的拳理的功劳。

师父说过这样的话:戴家拳是人心感化的,不是银子金钱买来的。有钱人能够教,没钱人也能教。无义之人不能教,不下功夫的人不能教。

练功夫期间,陈老师也走了很多弯路,刚开始觉得太简单,不想练,过了一段时间,又觉得太难,怎么练也不对,免不了灰心,又不想练了。幸亏有一帮师兄弟,一直督促,也就坚持了下来,练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天不练,浑身都感觉到难受。

有一次,师父受邀到周口参于武术名家坐谈会,夜晚在宾馆休息时,师徒二人交谈拳法心得,师父语重心长地说:我从十五岁的时候,练习戴家拳,四十六的时候才学会了蹲猴猴。

陈老师不解,自己学习蹲猴猴样式,也就六七天功夫。掌握技巧也就一年的功夫,怎么师父说用了三十年的时间,才学会了一个蹲猴猴呢。等到练习了十二三年之后,陈老师似乎懂了一点,越练习,越知道里面有东西,这辈子要能够悟出来,那就了不得了。

说起戴家拳,八四年国家挖掘全国传统拳法的一个位资深学者说:这是儒侠兼有之才,才能够创建的拳种。也有学者评价戴家拳是保守派的祖宗,身形怪状的奇葩。

为什么这么说呢。让老一代的戴家拳法大师表演一套拳法,要门上锁,窗上帘。并且二人不传,三口不开。什么意思呢?有两人在一旁,不练拳法。三个人在一起,有一个不是练武的,不谈武术。这中狭隘的思想意识,制约了戴家拳的发展,也使得戴家拳传授步入瓶颈。

陈老师多次受邀出外讲戴家掌,他全面系统讲述了戴家拳理讲义,受到各方专家一致推崇,颇受外界好评。大明星李连杰的师父吴彬,公安大学教授韩建中(中央电视台武林风总裁判长),武当山的掌门游玄德,少林寺的释德建,河北深州武协主席张玉林(中央武林风裁判),这些名流都非常看好陈老师,因此陈老师在外名声显赫,是咱祁县人的骄傲,给祁县武林树立了标杆。

拳法口诀里有很多似是而非的字,带了祁县方言的读法,一个字可以用不同的理解,而这些字眼又是老一辈拳师故意为之,不想让外人窥之,因此口口相传,一代一代,一个字一个字解释,这才能够理解其真正的含义。你比如说一个“螳螂架底锤”的这个架字,字面理解可以是架起来,真正意义实际上是藏起来的意思。一个明一个暗,要没有师父解释,练习拳法的弟子怎么可能悟到是要藏起来出其不意攻击呢?

在拳谱里遇到不懂的字眼,陈老师就查阅各种资料,慢慢地他养成了好学的习惯,书桌上大部头的工具书就是平常不离手的日用品,日积月累,学会了很多知识。陈老师很随意地提出了一个问题: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说说看,这三个不孝,是指哪三个?

一下卡壳,只知道后面一句没有生育子女为最不孝的事情,其他还真不知道。

什么是岭什么是峰?肩膀肩膀,肩在哪膀在哪?腰和背,腰在哪?背又在哪?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提出,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听陈老师作答,心中暗自惊讶,这个小学还没上完的武者,倒真是一位研究学问的专家呢,张口不仅能够说诗词,论古今,聊中药治病相辅相成,说词解字,书法对联拉琴吹笛子,讲课授徒,一个都不少,还真是一个十二能人人。

陈老师听闻此言,谦虚地说:什么叫十二能人人,麻将不会,扑克不会,下棋还是臭棋篓子。

闻听此言,我俩忍不住开怀大笑。

谈话间,不觉已经到了五点开外,陈老师还要到学校给孩子们上第二课堂,教授武术去。匆匆作别,心中感慨万千,好学之人,从来没有年龄的限制,五十五岁才开始正式拜师学艺,如今已然是大师级别。在武术上有一定的造诣,在其他的领域,也是佼佼者,就拿他研究的这些学问知识来说,确实不能够当饭吃,但是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我们应该当做日常聊资,人人都知道才是正常。

遗憾的是,我们个个肤浅地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我们何曾知晓一二,我们现在的人,甚至大多数连最基本的到的礼义廉耻都不懂得,五体不勤,五谷不分,还谈何文化与文明建设,一切唯钱高,一切唯利造,一切为己活。

我们自己缺失太多,我们的下一代,连我们也不如,一代又一代,只为前途活着,活得功利而自私,但我们好像从没有意识到,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正在慢慢地沙漠化,正在消失不见。

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我们走得太快,我们的德不配位,我们已经把中华的文明丢失了。慢点吧,慢点吧,让我们重温木心小诗里的慢生活:从前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采访过后完成此文之后,又和陈老师约见了一次,他让我看电脑上他整理出的戴家拳法的起源传承,以及功夫秘决。粗粗阅读了一下,拳法内在精髓研习极为透彻,遣词造句极富有处世哲学,掌法心法为人法处世法相融法,如果后辈徒儿徒孙走心,真能悟得其中奥秘,必成大器。

越发对陈老师作为一个武者,内外兼修,佩服的五体投地。

撷取陈老师语录,以飨读者:

壮躯体  交益友  莫若習武  做栋梁  办大事  还是读书。

心静愈知山川远  意动更觉宇宙宽

熔古铸今传艺后生

一言涵百拳,百拳用一言

相关文章

  • 我见到的最有学问的武者——访问戴氏心意拳第六代传人陈振家

    我见到的最有学问的武者——访问戴氏心意拳第六代传人陈振家 文:我是素颜 陈振家师父在全国的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力,在...

  • 熊利军老师(Sean Xiong L.J.)

    龙门道家熊氏道易武第四代优秀传人, 李小龙截拳道第三代优秀传人, 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优秀传人, 师承: 熊正清、陈...

  • 熊利军

    熊利军老师 龙门道家熊氏道易武第四代优秀传人, 李小龙截拳道第三代优秀传人, 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优秀传人, 师承:...

  • 2020-09-04

    陈氏太极拳之:在民国陈家沟最有名的拳家 作者/李通国 陈氏太极拳推崇陈发科,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为他塑像纪念,这大约...

  • 茶道·五行

    200年传承,第六代,嫡传人,高千惠,最不正经的正经风水师,约你,撩最有趣的国学风水和养生知识。调戏风水,逗趣中医...

  • 做有能力保护自己的人

    分享人:陈丽萍 故事人物:妈妈陈丽萍(我) 振家(儿子11岁) 3月3日下午,我和振家从学校回来:振家,妈妈准备洗...

  • 咋家那些事儿(2)俺们四姊妹

    我们是江南陈氏第10代传人,族谱排序“庆”字辈。也是陈氏先祖于清朝康熙60年从贵州洪渡迁移重庆江南落居的其中一脉。...

  • 永陵来龙雄浑,孙子万历在位48年

    张林森 张林森命理风水学传人 文/张林森 永陵是明世宗朱厚熜和皇后陈氏、 方氏、 杜氏的合葬陵墓 。朱厚熜...

  • 解码茅台镇神秘酿酒师

    2号再次见到茅酒创始人王老大人王丙乾的第六代双胞胎嫡系传人 :正宏 、正望两兄弟,九点十五分遵义机场准点接机...

  • 陈氏小架太极拳传人陈普的故事

    记者:是什么使陈氏小架太极传承人陈普的注意力从普通工作又回到太极拳上呢?陈普:我一直没有忘记我是陈家沟人,我是陈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见到的最有学问的武者——访问戴氏心意拳第六代传人陈振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nvp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