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我们要破除在中国大地上流行的一个观点,就是智力崇拜,总是觉得,创新就是做难题,必须具备极高的智慧含量,创新就是做难题,这题得难到什么程度——所有人都目瞪口呆、束手无策,而这时候出来一个人,想出来一个所有人都无法想出的道路, 把题给解了,这样的人才是牛人。”
告诉我们一个相信创新能在大众中产生的理由;
为什么持续、系统、死磕地做,也是一种创新。
我国传统教育有意无意地灌输了这样的理念:创新就是做难题,创新对于普通人、大众有着极高的思维壁垒。
只有像诸葛亮如此智慧卓绝之伟人,夜观星象,作法借东风,才能做得出力挽狂澜的创新——普通人根本无法复制——创新似乎是普通人无法到达的彼岸。
鲁迅:“状诸葛多智近妖”。
本期观点:创新产生在万众中。
一、持续改进
1 背景:
维也纳总医院,异常豪华,研究型医院——塞麦尔韦斯主治医生,产科病房居然是死亡率最高的,超过10%。即使把一切动作标准化后,仍然无法解决。(产褥热,病菌感染——当时人不知道。)
但事实经验发现:洗手后,病死率下降。
1847年,塞麦尔韦斯在断定这条后,在1850年中,宣讲这件事,推广十几年,未见功效。(医学界现今将塞麦尔韦斯视为现代医院流行病学鼻祖。)
20年后,巴斯德、李斯特,证明洗手消毒,和致病菌之间的关系,才在医学界达到共识。
现代:外科手术室异常严格;七步洗手法,难以坚持——到二十世纪,大医院病人感染率难以下降。
2 解决方法
洗手习惯的培养和管理。
“我们一般以为,创新都是重大突破,但是在洗手和医学这件事上:在重大原理上搞清楚后,我们任然要花150年的时间,将其落实到底,才能将其变成人们可以享受的福祉的创新和创造。”
二、系统的改进
1 背景
难产:保大人,还是保小孩:碎颅签。直到17世纪钱伯伦大夫,发明产钳(简单器材),秘密保留了好多代。
新生儿感染:疾病不是客观实在,是和环境复杂互动的产物。疾病不是独立的,是和医院、大夫、护士等,组成的系统,都是需要医生面对、解决的。
2 解决方案
阿普加大夫,永远带急救插管和手术刀,一辈子在路上救活了十几个人;麻醉科大夫,女医生;发明了“阿普家评分表”:把美国新生儿病死率大大地降下来了。
阿普加评分表
把医生手里的新生儿数量,有了评分表量化治疗质量后,促进医生尝试救活新生儿,同时又几百项针对新生儿的医疗改进措施产生。
——针对系统的优化,也是功不可没的创新。
3 另一个案例:降低伤员死亡率
南北战争40%,二战后30%,因为外科手术和青霉素发明;到朝鲜战争,到25%,因为青霉素广泛使用。
但是至此以后,没有医疗技术没有任何实质性突破。
但是伊拉克战争时代,“进展性创伤生命维持”的系统,把伤员救治,当成流水线作业:
前线医院,只做最基本处理,再往下一级医院转。
大数据发现:
美国2004年要戴护目镜,装备部门改成非常酷的款式,眼伤降下来了;
止血绷带,土炸弹致人失血过多致死,被解决;
三个医生专门记录数据,每个伤员要记录75项数据。
三、死磕地做
科学和技术,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思维。
科学:假象,后到现实中小心求证;
技术:直接解决问题,先干起来再说,最后总结经验结论。
——科学和技术,从现实到理论和从理论到现实,思维方式是相反的。
临床医学是技术,而不是科学,没有什么深厚理论基础。
人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调动一切的想象力,能动性,积极性,来解决具体的问题,这是典型的技术性思路。
人类20世纪,询证医学(求证过程)——但是也要强调:尊重大夫的临床经验,尊重病人的个体价值和个人意愿。
eg:
1 长时间死磕,坚持,治病;
2 疝气:多伦多医院,半个小时,医疗费低,死亡率极低。——这个医院只做疝气:一年做600~800例疝气,和富士康工人无异。
总结:死磕地做。
四、总结:
1 什么是创新精神
怎么当一个好大夫,怎么当一个好的创新者。
1 持续地做;
2 系统地做;
3 死磕地做。
——这就是创新精神。
2 智力崇拜不可取
我们要破除在中国大地上流行的一个观点:就是智力崇拜,总是觉得,创新就是做难题,必须具备极高的智慧含量,创新就是做难题,这题得难到什么程度——所有人都目瞪口呆、束手无策,而这时候出来一个人,想出来一个所有人都无法想出的道路, 把题给解了,这样的人才是牛人。
2015年屠呦呦,被很多人吐槽:诺贝尔医学奖被人认为是偶然和侥幸——其实恰恰是不明白科学研究本身。很多科研,其实就是劳动密集型科研——但是这对人类进步贡献很大——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创新。
诺贝尔物理学奖,伦琴——发现X光,也是偶然。直到最后,也不知道这个射线本身到底有什么用途——这难道不是重大的科学发现吗?
关于创新,可以打个比方:
其实人类就是一窝老鼠,往一个迷宫里面一散,每个老师都在夺路狂奔,那这时候有三种老鼠:
1 糊里糊涂,人云亦云;
2 特别聪明,太少了;
3 笨,但是坚持,发现道路。
创新既会眷顾聪明的老师,也会眷顾坚持的笨老鼠。
文章为本期《罗辑思维》“真实世界的创新”的笔记,每周更新,欢迎关注专题《罗辑思维》笔记。
推荐书目:《医生的精进》;《文明是副产物》
评价以最开始洗手的例子来说,坚持推广洗手可以杀菌从而降低死亡率这件事到底算不算创新?如果不算创新而算推广的话,那么结论中的持续创新这条就有点张冠李戴了。
毕竟,创新和推广可以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阶段,但不能因为是同一事物而将两者混用。
虽然并不是说坚持不好,但这么张冠李戴就有点不合适了。
2楼 · 2015.11.09 14:34
早点睡了: @塔塔酱 病菌通过手传播导致孕妇死亡率居高不下,医生洗手能够降低死亡率:塞麦尔韦斯在原理不明的情况下发现此现象——设置实验对照,发现结论,难道不是创新?
医院原本没有洗手习惯,但是自此以后,不论在实践层和理论层,逐渐用20年时间对此达成共识——从无到有,造福后世,难道不是创新?!
塞麦尔韦斯被认为是现代医院流行病学之父,任何一个人在某个领域被誉为“xx之父”,难道不是对他创新行为的最高认可?
在医院洗手习惯的建立过程,并不是简单的“推广”二字能涵盖的,至少需要:医学界达成共识,医院硬件配套,管理监督制度建立优化,医生病人甚至全社会观念的达成——这些都是有大量的努力和时间在背后起作用的。
一个能够为现世提供福祉的东西,在它从无到有的过程中,不论是最先提出粗糙理论模型的先行者,还是对此进行不断优化的人,都是为这个创新贡献了力量的人,他们的行为多少都算创新行为——就好比你,作为简书的内容运营,如果能够坚持让好的内容被更多人看到,让简书能更有调性,何尝不是创新呢。
不要只看到“推广”层,也要看到点推广背后的东西。
不要总尝试去定义。
百科对创新的定义: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