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名人提出过一个观点:中年之前,要做人生的加法。中年之后,要做人生的减法。
加法的人生,鼓励人们走南闯北,认识不同的人,接触不同的事,增加自身的经历、阅历,以此来更好地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减法的人生,鼓励人们断舍离,将生命中的闲人琐事,全部清空,还自己一片干净、简洁、安静的天地,提升生活的质量。
该做加法的时候,我们不能做减法。而该做减法的时候,我们最好不要做加法。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这才是为人处世之道。
尤其是在45岁到55岁这十年,中年危机出现,各种风险接踵而来,倘若我们不及时做减法,那日子就难过了。
丢到这三样东西,才算是45岁到55岁这十年最大的远见。
一、丢掉过度的贪嗔痴。
佛经《妙华法华经》中有言:“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意思是,色界、欲界、无色界这三界没有安逸舒适的地方,就像生活在着火的房子里一样,每个人都痛苦不堪。
造成痛苦的,就是人们身上的“贪嗔痴”。贪婪、暴怒、不明事理,都会让人间多了不幸,而少了喜乐。
不论拥有什么,都不满足,欲望滔天,这就是贪婪;动不动就发脾气,做出极端之事,这就是暴怒;不分善恶,糊里糊涂,这就是不明事理。
年轻的时候,由于阅历不够,无法控制自身的一举一动,那身上充满了贪嗔痴,也是不可避免的事。到了中年,历经半生,有所觉悟,就不能这样了。
不该有的欲望,不要有,知足常乐就好;为人处世,不必暴躁,平心静气就行;面对尘世间的万事万物,不妨坚持原则,避免善恶不分。如此,才算活透。
二、摆脱别人的眼光和看法。
如果没猜错,在日常生活中,你会特别在乎别人的看法、言论。为了迎合别人的观念,你就会改变自己的原则和主见。
你品尝了这种食物,觉得不太好吃,但别人说很好吃,那你就会怀疑自己的观点,最后为了不成为异类,而人云亦云,也说这食物很好吃。
你真的觉得好吃吗?不觉得。为什么你会改变自身的主见呢?为了合群,为了不成为异类,只能委屈自己而迎合别人。
事实上,过分在乎别人看法的行为,是特别愚蠢的。试想。别人有别人的看法,我们有我们的想法,大家相互尊重就好,又何必趋同呢?
这个世界有八十亿人,注定会有八十亿种不同的人生,你过好你的日子,我过好我的生活,各自选择自己适合的道路,那就足够了。
每个人都是第一次来到这个世界做人,没有谁比谁更有经验。既然如此,摆脱别人的看法,听从本心做人,才能活出最为真实的自己。
三、放下欲求不得的执念。
心学大师王阳明认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要想打败山里面的敌人,只需要采取适当的策略,就能取得成功,很简单。而要想战胜内心深处的心魔,那就显得比较困难了。
心魔,源自于一切欲求不得的“执念”。你想得到什么,但你最后依旧得不到,那你就会产生偏执的念头,钻了牛角尖。
你喜欢这个人,而这个人不喜欢你,你就会觉得内心不平衡,而选择纠缠这个人。到头来,你不会幸福,对方也不会幸福,还有可能酿成悲剧。
属于我们的人与事,不论我们是否强求,都会来到我们的身边。而不属于我们的人与事,哪怕我们过分强求,走了极端,也还是跟我们擦肩而过。
所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所能拥有的,是跟我们有缘分的人与物。至于无缘的一切,不妨大度放下,还自己和别人一个自由。
写到最后
45岁到55岁这十年,需要丢到这三样东西。首先,是贪嗔痴;其次,是在乎别人看法的心态;第三,是过分钻牛角尖的执念。
贪嗔痴,是人世间一切问题的根源。啥都不满足,这是贪心;动不动就生气,这是嗔怒;不分青红皂白,这是一种糊涂。
在乎别人的眼光,而活不出真实的自己,只会让我们活成行尸走肉的傀儡模样,一辈子都受人操控,根本不知道活着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钻牛角尖,是绝大多数中年人的毛病,动不动就偏执,动不动就放不下。如此下去,生活的负担越来越重,我们如何能够轻装前行呢?
人到中年,要么丢掉毫无意义的一切,如凤凰般浴火而生,要么在愚钝中糊涂、痛苦过一辈子。这好与坏,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文/舒山有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