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什么是金钱?

什么是金钱?

作者: 子龙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4-02-04 11:39 被阅读0次

抛开所有经济学的语言,以及所有伦理道德的审视与批判,我们需要知道的是,金钱是人类又一想象的造物。你不可能用任何所谓的金银珠宝换取野狼面前的哪怕是一小块儿肉,或者绵羊正在咀嚼着的鲜美嫩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翡翠玉白菜价值连城,梵高的向日葵也更是为人追捧,但是对于毛虫和蜜蜂而言,他们却远比不上真正的白菜和葵花。金钱只存在于人类的思想和概念里,被只有在认知层面达成共识的人们所应用。

我曾经听过一个有趣的案件,一个扒手偷了钱包之后拿走了里边仅有的几张百元钞票,然后就把那些画着奇怪图案的纸片儿连同钱包一起丢掉,在他认知里这个几百元的小案子,却被法院判定为数万元的盗窃金额,因为他既不认识欧元,也不知道LV,我们在嘲笑没有文化连小偷都做不好的时候,却依旧要自我反思和怀疑,难道认识欧元和LV的我们就更加高明吗?正如狭隘的见识局限了小偷的认知一样,刻板的认知也正禁锢着我们的思维。

在曾经与游牧民族进行商品贸易的时候,商人拿着铁锅盛满狩猎者作为商品交换的兽皮,然后双方欣然达成了以物异物的商品贸易,并且在心里都嘲讽对方是个十足的傻瓜。在这个故事里狩猎者在心里衡量的是物品的使用价值,而商人在心里盘算的则是他们的金钱价值,不同文化背景的两个人简直是鸡同鸭讲,但是在这种鸡同鸭讲里却蕴含着金钱的本质。

在物质匮乏的原始社会里,像上述故事里这种以物换物的操作比比皆是,但是随着人们财富的积累以及社会分工的细化,问题便逐渐产生。起初可能只是简单的苹果交换蔬菜,但是现在市面上还有橘子,香蕉和鸭梨,还有衣服,裤子和鞋子,还有兵刃,铠甲和头盔,以及锅碗瓢盆,锄头菜刀,他们彼此互相交换的合理价值应该是如何呢?比如一个果农想要喝一瓶酒,他需要知道前天邻居老张用三斤小米换了一瓶酒,而上个星期老王又用半个猪肘换了五斤小米,而自己的四斤苹果可以换半个猪肘,那么他将用多少苹果来交换一瓶酒才合理呢?这无疑将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计算过程。

而且随着商品种类的日益丰富,其复杂程度也将指数倍的增长,而且作为一个交易者也不可能知道每笔等价交换的实际情况,于是人们迫切的需要一个一般等价物来使这复杂的局面变得简单。于是在很多古文明中,所谓的“麦币”就因此应运而生。因为麦子有两个至关重要的特征,一个是人们能够轻易获得,一个是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是的,没有任何一个原始人能容忍你用几张纸片儿、或者一串数据代码换走他的任何商品,因为这张花花绿绿的纸片儿对他来讲没有任何价值,那串数据代码更是无影无踪。所谓等价交换,就是双方要具备对等的实用价值,所以叫一般等价物。

而随着社会形态的进一步发展,规模化的市镇和国家的雏形初步建立,人们逐渐发现拉着一车麦子去市场进行贸易,实在是一件非常笨拙的事情。于是几个相邻市镇或国家达成了某种彼此间的默契,他们把一般等价物换成了贝壳或者铜币,虽然此二者的实用价值远不及麦子,但是他们却愿意彼此在思想上相信其具有价值,因为这次你用贝壳换走了我的苹果,下次我想用贝壳换走你的皮鞋的时候你也应该同意。于是金钱的概念由此产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思想的价值取代了实用的价值而被达成共识的人们所彼此接受。

然后像某些具有专门技能的人,也逐渐从物质的生产中脱离出来,以其一技之长而谋身立命,比如医生、巫师、乐师、裁缝、铁匠等,他们不从事物质的生产,而只进行技术的加工,却依旧能够通过自己的本领而获得这些贝壳和铜币,用以交换生活的必需品。慢慢的这些原本作为一般等价物替代品的贝壳和铜币,被人们单独赋予了一个名词——“钱”,于是货币由此产生。原本以货物代替钱币使用的麦币,由此变成了可以购买一切货物的钱币。

然而从金钱的概念深植于我们思想伊始,人类便无法摆脱潘多拉磨合的诅咒。人们开始远离了那个以实用为前提的质朴年代,而把囤积和储蓄财产作为炫耀和攀比的工具,于是在那个用兽皮换铁锅的故事里,任何能够懂得金钱价值的人都会嘲笑狩猎者的无知。

在被金钱打上思想钢印以后,我们就再也难以分清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及眼前的事物究竟有何价值。这就像《小王子》里的桥段,当我向你描述一座房子建造得如何巧妙、布局是如何典雅的时候,你可能会无动于衷,但是当我告诉你这是一个几千万的豪宅,你就会不禁脱口而出:“啊,多么美丽的房子呀!”

还有那个“石崇斗富”的故事,晋武帝的舅舅王恺自恃富贵不已,平素奢靡浪费,有次得到了一株高大的珊瑚,兴奋不已,于是想要找石崇炫耀一番,到了石崇家里对方却拿出六七株同样大小的珊瑚相送,使得王恺自愧不如。彼时在古代,人们难以潜入深海,所以像珊瑚、珍珠这种东西都极为难得,然而在现代社会,这些东西又岂能被用来夸耀富贵?何以之前可以成就斗富的典故,如今却能在网购平台包邮到家呢?并非是其实物改变,而是其在思想里所代表的金钱价值天差地别。

其实像翡翠、玛瑙、文玩、古董等等,既不能怡人口腹,也不能为人日常使用,放在那个狩猎者面前,就如同小偷眼里的LV,是毫无价值可以随意丢弃的东西。然而它们却又能披着珠宝首饰的奢靡和文化内涵的外衣,为世人所追捧、炒作和争相拥有。我们说鬼迷心窍其实也不过如此,被虚无缥缈的思想钢印所迷乱了心窍,才会去追求那些如露如电的梦幻泡影,在颠倒梦想的世界里徘徊不定。

我很喜欢《瓦尔登湖》里的一个比喻,农场主拥有了农庄,这正是他们的悲剧所在,他们被束缚在这方寸的土地之上,为那或多或少的收成而殚精竭虑。这个时候一个诗人走过他的树林,在农场主眼里这只是一个平凡的过客,而诗人却用眼睛偷走了农场最美的风景,并写成了词章。世人皆追求无穷的富贵,而第欧根尼只求亚历山大不要挡住阳光。

当然像佛教徒里也有受金钱戒的高僧,受戒后一生不碰财物,我却觉得这反而太过着相,而有本末倒置的嫌疑。金钱本就只是脱胎于一般等价物的交换功能,而并不承担善恶、贪婪、欲望等等附加的东西,只要能够内心清净,凡是能够为我所用,便随取随用,又有何不可?难道吃饭的时候会在意是用木头筷子还是金勺子把饭菜送到嘴里的吗?目的在用饮食维持生命,具体用什么餐具又有甚所谓呢?所以金钱并不必避讳,当然也不用刻意谋取,能够做到自然获得而不贪取一分,维持用度而不限于困顿就已经足矣。

如果你能赞同我对金钱的历史追溯和思想认识,我想你也会和我一样对其抱有自然处之的态度, 过分追求和索取可能会获得一时的快乐,却终究是镜花水月般的虚幻,难以借此达到真正的幸福状态。

——《思考幸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什么是金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odf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