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优酷看到白岩松老师的新节目《对白》。在知天命之年的白岩松老师,以自己的视角来思考着这个世界,来一场与这个世界的对话。
他在第一期的节目中说到了美国有位将军,用四个词把人分为了四类“聪明,愚蠢,懒惰,勤奋”。这句话的出处其实一直都有争论。李敖的《李敖妙语天下》中曾写到,德国在参谋本部有个笑话,说我们德国人把军人分为四种,一种就是总司令,聪明又懒惰,当家的不能太勤快,太勤快的手下的人吃不消。第二种人是参谋长,既聪明又勤奋,这种人适合当管家婆。第三种人是阿兵哥,又笨有蠢,叫你干什么就干什么。而第四种人,又愚蠢又勤奋的,直接杀掉!为什么要杀掉?这种人迟早会闯祸。
直到今天,这四类人的划分同样适用于职场。
第一类人“聪明,勤奋”好的头脑加上自身的勤奋,成功也变得唾手可得。中国的经济学家张五常,天赋异禀。早年在完成《佃农理论》博士论文之时,把十几箱原始档案一一分拣完。这份勤勉延续到今天,已是耄耋之年,仍然坚持每周两篇1500字以上的专栏文章。这类人在各行各领域都会有出色的成就。小米的创始人雷军每天坚持工作十几个小时,李嘉诚一直到今天还在坚持工作。人们总是带着钦羡的目光仰视金字塔尖儿的人,他们站在高处的背后是超于常人努力的付出。工作,还有一份持久的耐心。
第二类人是“聪明,懒惰”比尔盖茨曾经说过,“我总是选一个聪明的懒人去做一份困难的工作,因为他总是能找寻出一个简单的方法去完成它。”曾经看到过一句话,“人类的发展源于懒惰,但是,是聪明人的懒惰”。这类人在职场上,可以说是风生水起,无论是领导者还是管理者,都很优秀。他们大多有大局观,有明确的目标,思维足够的灵活而又知人善用。
第三类人是“愚蠢,懒惰”这类人对自己的定位清晰而明确。自知不够聪明,一生追求平静自在。碌碌无为而又怡然自得。前一百年不知道自己是谁,后一百年不知道自己会成为谁,那么就安然度过属于自己的这段时光。掀不起风浪也懒得掀。领导指哪儿打哪儿,没有太多的欲望和企图心。安分守己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即可。
第四类人是“愚蠢,勤奋”。这类人,坚信“勤能补拙”,这是自唐朝就流传下来的一句至理名言,认为只要“勤”,就能够达到人生的高峰。更多人却看不到后面的那个“拙”字。“拙”本意是指笨拙,不灵活,引申义是指不善于。如果只是指体力的笨拙,那就如《卖油翁》中的那位老翁,“无它,为勤尔。”体能的笨拙,其实可以靠后天的运动锻炼来改善。但是如果是对职场定位混乱的拙,就仿佛是走在一条自己不擅长的道路上越来越勤而结果只会越来越拙。
在职场上,这类人被称之为有着与自己能力不匹配的企图心。这类人如果是在管理层,面对工作任务,都是对任务目标、目的不能正确掌握,不能够结合公司的整体战略布局深入把握。工作流程的混乱,部门之间配合的不协调,这势必就会造成人员分工不合理,调动资源的分配不合理,结果显而易见,手底下员工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业绩提升不上去,光靠着满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热血是没有用的。《都挺好》中被苏明玉开除的共事多年的老倪,在公司里待的年限不算短,却自始至终都没有认清自己的能力范围,埋怨公司不给机会,当机会真正来临的时候,又不能很好的掌控。市场经济的体系下,业绩才是最大的话语权,这才是“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最好的体现。
身边的同事不乏有这种天资愚钝却勤奋刻苦的人,朋友曾说,工作中遇见这样的同事,简直就像是蔓延在空气中的恶性毒瘤。拖累的是身处的团队。八个小时能够完成的工作,硬生生被拖到了12个小时,自己的确是在忙忙碌碌,但是往往不得要领,效率确实收效甚微。别人能够在一分钟理解的内容,而这类人需要一个小时来理解。关键,领导更喜欢这种每天都把自己搞得很忙的人,以此来训诫其他员工。殊不知,此人的工作其实已经分摊到团队其他人的身上。久而久之,同事之间的关系显而易见,并且,嘉奖也仅仅只是暂时,迟早自己能力问题的拙会暴露出来。
这个世界上万物存在皆有用,正所谓知己长,避己短。职场上更是如此,自己能否真正认清自己并且接受自己的平庸。无法成为能者,安心成为一个平者也好过身为一个庸者却觊觎着能者的地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