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康震讲苏东坡》
苏轼,字:子瞻,四川眉山人。
弟弟:苏辙,字:子由。
一举成名,天下皆知。
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三月,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在父亲苏洵的带领下,前往北宋开封参加科举考试。
当时的科举考试分三步:一,兄弟二人顺利通过,京城开封府组织的举人考试。
第二步,由朝廷礼部组织的省试。
第三步,兄弟二人顺利通过由皇帝宋仁宗亲自主持的殿试,为同科进士及第。
宋代为了防止考生徇私舞弊,科举考试法规是,试卷收齐后,先由办事人员将所有考卷登记在册,然后由专人将所有考卷重抄一遍送交考官评阅。
主考官欧阳修,读到一份答卷,文章见解独到深刻,文字质朴自然,笔力稳健通达,隐隐传递出一股大家风采。
欧阳修非常喜欢这篇文章,决定将它列为第一名。转念一想,这么出彩的文章可能出自自己的得意门生曾巩。
如果曾巩第一名,自己是不是徇私舞弊?为维护考试的公正,欧阳修忍痛割爱,将这篇文章列为第二名。
发榜之后,欧阳修才知道这篇文章不是曾巩的。欧阳修自认为曾巩文章天下第一,没想到苏轼,文章更为出众,他的文章才是天下第一。
苏轼因为文章写得太好了,只获得礼部考试的第二名。
说起苏轼,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东坡肉,东坡肘子,还有杭州西湖的苏堤。
苏东坡不仅是个美食家,在文学方面大放异彩,而且在政治领域也是一个,一心为民的好官。
苏轼出生于北宋的一个耕读之家,小康之家。
父亲苏洵虽然一辈子没做过什么大官,但他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学者。
弟弟苏辙也是大文学家,而且曾经做到门下侍郎,相当于副宰相,二品大员。
父子三人同在文学上大放光彩,一起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选。
父亲苏洵一共有六个子女,三男三女。苏轼和苏辙之前有一个哥哥,三个姐姐,可惜他们都不幸早逝。
苏家两兄弟无论是在文学上,还是政治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
严父慈母,言传身教,勤于学习,巧于读书,这么优越的先天条件,想不成功都难。
父亲苏洵对儿子的人生教育很到位,直观体现在两兄弟的名字,通过名字告诫他们做人的道理。
苏轼,轼指车厢前端供扶手的横木。
这是父亲苏洵提醒苏轼,才华横溢必然导致锋芒毕露,锋芒毕露必然会招致嫉恨、暗算,希望你在今后要收敛锋芒,应该像车轼一样,虽然身处车子的显要位置,却很善于掩饰、保护自己,这就是无用之用。
苏辙,辙指车轮碾过的痕迹,也指道路。
父亲苏洵告诫苏辙,行车必有车辙,而大家说起车子的功劳,不会想到车辙,如果有了翻车之祸、马毙之灾,罪责也算不到车辙的头上,车辙很妥当地处于祸福之间。
两兄弟性格截然不同,苏轼,个性真挚坦率,面对事情和问题,只要与心中想法不同,恨不得一口气全说出来。
苏轼就是这么快意恩仇,潇洒自在,不拘礼教,开拓进取。
苏辙,含蓄不露,个性平和深沉,比哥哥苏轼冷静,稳健。虽然一身历经风波,最终七十多岁平安度过晚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