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上班没多久,表妹打电话过来,问我公司附近有没有联通公司的营业厅。
原来是她帮年长亲戚办理的一只手机欠费了,之前一直是她帮着交话费,现在她脚扭伤了,不方便出去。直接在自己手机上操作,需要对方手机的验证码,但亲戚不会弄,想让我帮忙交一下。
只是公司附近并没有相关的营业厅,就又打电话给家里人,看看能不能找到营业厅帮忙把钱交一下。然后被告知似乎可以用自己的手机直接给别人手机充值,理由是别人给他手机上充过话费。
挂了电话,询问了一下同事,才知真的可以用支付宝或微信直接给别人的手机号码充值。
然后,这件打了两个电话都没解决的问题,最后用几秒钟搞定了。
真没想到,用了这么多年手机,竟然不知道用自己的手机,就可以给别人的手机直接充值,说起来对自己如此“迟钝”都觉得有些好笑。
智能手机我们已用了多年,充值如此简单的事,在不知道方法之前,都绕了这么一大圈才搞定,而那些拿着手机只会打电话的老年人用起它来就更不容易了。
母亲学习用智能手机只是打电话,也经历了不少波折。
在接电话时,她用的那款要轻轻向右划一下才能接起来。开始她根本没记住,电话响了,盯着屏幕一个劲用手指头戳,然后跑来问我,为什么接不了电话。后来知道要向右划一下才行,却也接的不顺畅。划的轻了没反应,重了不小心就给挂断了。
换了一只后,她又常常按错按钮,无意识中把音量调小了,还说打电话的人说话声音太小听不清,最后不知怎么弄的,干脆把手机的铃声也给弄没了,来了电话根本没声音……
年纪大的人,接受新事物本来就慢,智能的东西有时又很灵敏,一不小心不知点到哪里就会导致误操作,要么把有用的删除了,要么就是莫名其妙锁住打不开了。
然后,就拿着手机找我们救火,我们一边抱怨着一边不停地叮嘱她们,只需记住打电话接电话的功能,别的不要乱动,只为减少因误操作所带来的麻烦。
但网上的一个视频,让我改变了想法。
那是一个白发苍苍、有些驼背的老人。坐在某银行柜台前的椅子上,底着头,像犯了错的孩子似的,无措地摆弄着戴在两只手上的手套。
她冒雨赶到银行交医保的钱,却被柜台里的工作人员告知,这里不收现金,要么告诉亲戚,要么自己在手机上支付,就这两个方式……
看似简单的两个办法,对老人来说,显然都不方便。事情办不成,她也很茫然,画面中的老人无助地坐在那里,显得那么的孤独又无措,看着让人挺难受的。
对年轻人来说,快捷支付方式只是几秒钟的事情。但对老人而言,这几秒却如同鸿沟,怎么也跨不过去。
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消费观念的不同,思维的迟钝无不影响着他们。
更何况,智能的东西更新换代很快,越不使用越跟不上趟,可能一个功能这边刚熟悉,一段时间不用它的使用方式却又变了,年轻人稍一了解就能使用,而老年人又得从头再来。
如果有人能教教她们还好,但作为子女的我们往往缺少这种耐心。面对他们小心翼翼的询问,大多是敷衍,要么干脆以“忙”、“没空”为理由回绝。
在母亲不小心把手机铃声删掉后,她一直没法接到电话,我们又都在上班。没办法,只好跑到公交站,向在那里等车的年轻人求助,有热心的人帮她把声音调高就匆匆坐车走了,但没找到问题依然是用不了。只好晚上再赶到我们家来寻求帮助。
她虽说上了年纪,但相对来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也想学习智能手机的用法,但我们因为嫌麻烦,从没想着耐下心来,仔细教教她,使她在遇到问题时,不得不跑到大街上求助陌生人。
她们习惯了在我们面前不提要求,习惯了陪着小心看我们脸色行事,习惯了尽量不给我们添麻烦,也习惯了用笨拙的身躯还想再替我们挡挡风雨……
我们忘了,终有一天,我们也会慢慢变老,这并不是谁的错。
只是,希望在变老的路上,你我都能被温柔以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