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的1月初,我在一个读书会第一次听见“笔的故事”,感觉很玄乎,嘉宾有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嫌疑。但是仔细揣摩后发现,说的真好。
“世界,在我们的眼里,不是它原本的样子。我们看见的,只是意识中的世界。”
这半年来,我对世界周围的人与物,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借此,把它分享给有缘的你。期待你智慧的分享。
笔的故事
一位老师手里拿着一支我们平时写字的笔,问:
“我手里拿的是什么? ”笔! 大家都知道。
“但如果有一只狗进来,我把这个东西给狗看,狗会干什么?”
“会咬上去,会当作磨牙玩具。”
对于人来讲,它是支笔;对于狗而言,这是个磨牙玩具。
“那么,谁是对的?人还是狗?”
“都对!”
狗会去咬它,人会用它来书写,都没有问题!
有的时候人还会生气,会对狗说不要咬我的笔;
有的时候狗生气了,对人说:不要用我的磨牙玩具写字。
“那如果我把这东西放在桌上,所有的人和狗都出去了,这个东西是什么呢?是笔还是磨牙玩具?是哪一个?”
其实,它不是笔,也不是磨牙玩具,它什么都不是。
这就是空性。
狗看到的是磨牙玩具,人看到的是笔,问题是:
“这个笔的概念是从笔投射过来的呢,还是从我们自己这端投射过去的?
同样的问题,磨牙玩具是从笔投射过来的呢?磨牙玩具是从磨牙玩具那里来的?还是从狗那里来的?”
佛陀的真理是:这是从我这里过去的。
为什么从我过去的?是因为我的意识。
“我的意识里面有样东西,我并没有刻意去想,我没有选择,狗也没有选择,我们看到的东西都是我们的意识迫使我们看到的。”
为什么?
因为在我的意识里,早已种下笔的种子,见到笔的那一刻,笔的种子开了,我看到笔。
如果我有磨牙玩具的种子,磨牙玩具的种子在我意识里开了,那我看到的就是磨牙玩具。
所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想要啥,就要种啥样的种子。
这个故事,来自于《能断金刚》的作者麦克尔·罗奇格西。
也许你对里面的说法很不赞同,没有关系,不要纠结,让它过去。
“不是不懂,只是时候未到”,相信,时机成熟时,你一定会明白的。
这个故事让我们有以下几点启示:
1.万事无对错;
2.万物具有空性,它是什么,取决于谁在看;
3.种子具有几个特征: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子很小,果实很大;有种有得,不种不得。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听三千遍,讲三千遍的故事。
我觉得比花时间和精力去反驳更好的方式就是:仔细地琢磨琢磨,然后去实践。
期待你分享对这个故事的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