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总算山寨了一次广式月饼。
以前提到过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一系列小农经济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曾做过苏式月饼,因为苏式月饼不需要压模,无需硬件支持;广式月饼需要压模成型完成,没有模具就没法做了。否则你做出来的月饼象馒头一样,你非说是广式月饼,谁信呐?所以想山寨广式月饼,第一,先把口水往肚里咽一咽,第二,再把月饼磨具买一买。
显然,这些磨具只有中国设计生产从网上订购了。诚恳地建议并激励一下国内电商:什么时候网购能包邮世界、太阳系、宇宙什么的,那才叫大气!电商那里月饼磨具的品种挺多,可是他们完全把选择权交给客户,这种销售理念这是不对的,这让我都无从下手,你还让老外怎么选择?所以最终还是从ebay选来两种,这也许让我的同学,ebay大中华区的老总听了,能些许欣慰一点。
两种磨具,一种是50克小磨具,一种是125克大磨具。头一回做广式月饼,当然还是拿小磨具的好,因为这样如果失败了(即使可能性不大),也不会浪费很多材料,毕竟咱的研发费不多,且而今小农思想仍占据主导地位,万一失手,小磨具便于节哀顺变吧。
好在网上各路神仙都有,也不缺会做月饼并能显摆的大侠,配方和工序应有尽有,使咱的R&D不用跋涉西天,可直抄网络小道取得月饼DIY真经。
于是直奔超市将货架翻了个底朝天,总算凑齐了所有不曾想到过的食材,粘米粉、绿豆粉、莲子、椰蓉丝、豆沙、咸鸭蛋等等,心存感激地暗谢超市,竟然还有这些东西卖,于是兴高采烈提着这些东西回家。进了家门自然得到媳妇一番夸奖,犹如小学生得了一个奖状,被老师摸着头夸好学生一般,趾高气扬起来,在地上踱着步,不知是踌躇满志还是心潮澎湃,俨然一副已经将月饼做成了的样子。
玫的这次做工很精细,有点工匠精神的意思,比如在称量上精确到0.1克,饼皮与馅料的比例严格配置,于是有了二八开,三七开,四六开,五五开这些基子和馅儿的组合。
“烘烤有风险,入炉需谨慎。”这不仅是月饼进炉前要考量的,也是我们做月饼前要把持的风险意识。本着由易入难的原则,先做了冰皮月饼。所谓冰皮月饼是一种不用烘烤加工的月饼,外面的饼皮和里面的馅儿在包裹之前都已经是可用熟食,只要拿捏压模成型就可。冰皮月饼可以冷藏保存,吃起来有点儿有清爽细腻的感觉。当然冰皮的前期制作仍有讲究,但这都不是事儿,经历一次便知道哪些食材对不同口感起哪些关键作用,以后比较容易根据自己的口味搭配,数学上就叫参数的正交条件比较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6235628/2f71613c5e28baaf.jpg-mobile)
有了冰皮月饼的经验,广式月饼似乎水到渠成。实际上做起广式月饼还是很简单的,比起烤面包或者是烤烧饼容易得多。因为它既没有费力费时的揉面技术含量,又无需烤箱温度和时间上的苛求。要说广式月饼的技术含量就只有是把饼皮包均匀了,包月饼和包包子、包元宵都不一样,包子和元宵都不太讲究皮一致性的均匀,而且月饼皮的厚度不匀时会明显的感觉出来。具体地说有点儿像把皮擀到馅儿上去,馅儿要搓成球,球的圆度越好饼皮的均匀性就越容易做到。
广式月饼必须经过烘烤,但这并不是最后一道手续。最后一道工序其实是一个至少两到三天的回油过程。刚出炉的月饼虽新鲜但并不是食用的最佳时机,需要回油以至最佳口感,一边儿是新鲜度下降,一边儿是口感上升,这就有个优化问题。回油过程与醒面原理是类似的,基本上是简单的物理扩散以致均匀的过程。前者是所有熟油在熟面中扩散,后者是生水在生面中扩散。
有了前面不同的饼皮馅料比例的实验对比,最后发现至少要三七开或者二八开的月饼口感是最好的(怎么不做一九开?俗话话说得好 you can you up 别在这儿 no zuo no die)。以前买月饼的时候,只知道皮薄才有真材实料,其实现在知道皮薄决定了口感好坏。
这个中秋山寨月饼可以交差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6235628/58544084c751f789.jpg-mobile)
网友评论